【本報訊】香港歷史博物館帶你回到過去!一個名為「中國考古新發現」的展覽將於本月25日至9月24日,展出120件(套)總值7億元的珍貴展品,它們來自全國九個省分11間博物館及相關單位,包括青銅器、彩俑、漆器、玉器、佛教文物和金銀器等。時代涵蓋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絕大部份從未在香港展出,當中六成是一級文物。
水下珍寶最精采
是次展覽分四部份,分別是「文明探源」、「王陵風采」、「大唐風韻」及「水下珍寶」,其中以水下珍寶最受重視。水下珍寶展出了「南海一號」及「碗礁一號」出土的珍貴瓷器。南海一號南宋沉船是中國開展水下考古工作15年來所發現保存最好、出水文物最精美、品種最為豐富的沉船遺址。出土的文物有助了解宋朝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規模及路線,有些器物形狀甚至是在陸地考古中從未出現過的。
文明探源則展出來自新石器時代各主要地域的玉器及青銅器,其中帶銘文的青銅器對夏商周斷代工程有重大貢獻。王陵風采將展出文官俑、百戲俑及水禽坑,是繼1974年發現兵馬俑後又一大發現。另外又有西漢楚王墓及明代藩王墓的考古收穫,有助了解當時皇族生活面貌。大唐風韻是西安南郊出土的唐代文物,如陝西靖邊楊會墓棺槨上的彩繪,對研究當時的畫風極有意義。
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明基全指出,今次保險金額「不便透露」。
三件珍貴文物簡介
逨盤(西周)
2003年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楊家村窖藏出土,堪稱「中國第一盤」,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出土銘文最長的西周青銅重器,記載着12個西周皇族世系及家族歷史
鎏金銅龍柱釋迦牟尼像(五代)
2001年浙江省杭州市雷峰塔地宮出土,造型世間罕見,有象徵中國的龍及外來文化佛教,是代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
青白釉六棱執壺(南宋)
2003年廣東省陽江海域發現,仿金銀器造型,壺蓋、口、橫切面和壺底都為正六邊形,壺有燒焊瑕疵,從未展出過
展覽詳情
日期:25/07至24/09
地點:香港歷史博物館(尖沙嘴漆咸道南100號)
時間:周一至周六上午10:00至下午6:00;周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00至晚上7:00;逢周二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入場費:標準票20元;優惠票10元(全日制學生、殘疾及60歲或以上人士)
周三特別入場費:標準票10元;優惠票5元(全日制學生、殘疾及60歲或以上人士)
查詢:27249042
網址: http://hk.history.museum
資料來源:康文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