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安全中心定期進行食物抽查結果,旨在增加市民對食物安全的認識,但有專家表示,有關食物監測項目欠缺方向性及迫切性,發現問題食物後,又指要長期進食才影響健康,令市民無所適從。學者促中心應重新檢討抽查食物的策略,針對廣泛使用的禁用農業、防腐劑及違規的物質作測試。
「市民唔知食唔食好」
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表示,食安中心有關燒肉含氯丙醇的研究很「無厘頭」,既然聯合國糧農業組織及世界衞生組織的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均表示,一般情況下氯丙二醇不損害基因,顯示研究沒有迫切性,不明白食安中心的研究目的:「燒肉最危險係脂肪,食得多會令心血管有事,而唔係啲化學物質(氯丙醇)。」
陳竟明指出,食安中心經常指要長期進食有問題食物才損害健康,「係好擾民嘅講法,市民都唔知食唔食好」,食物安全規管應從對健康影響程度入手。
他又稱,用農藥滴滴涕(DDT)對人體損害更大,雖然不少大學學者曾進行研究,但可抽取的樣本種類有限,反而食安中心可抽取更多不同的環境樣本,研究價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