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潟地震過後,無家可歸的災民不但擔心餘震和山泥傾瀉,更出現核災難恐慌。由東京電力公司營運、規模全球最大的柏崎刈羽核電廠,繼前天(周一)發生火警和洩漏輻射水後,昨天又驚傳盛載核廢料的容器被震翻,另有小量放射氣體釋出大氣層。雖然當局聲言輻射量很少,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但東京電力有隱瞞前科,災民疑慮未散。核電廠管理層承認,地震後核電廠出現50宗故障,包括喉管爆裂、漏水、核廢料洩漏等。
新潟縣重災區柏崎市的政府官員昨天證實,大約100個用來盛載受核污染衣服和手套的鋼桶在地震中翻倒,「有幾個桶蓋打開,但不清楚數目」。柏崎刈羽核電廠發言人不肯透露有沒有洩漏輻射,只說「我們正進行調查,計劃盡快處理」,強調「核電廠暫時不會對環境或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危險」。
遭勒令無限期停止運作
之後,東京電力公司突然召開緊急記者會,指在柏崎刈羽核電廠第七號反應堆排氣口,發現了罕見的碘放射性同位數鈷60(cobalt-60)和鉻51(chromium-51)粒子,但未知是否由地震引發,要多一、兩周時間才能斷定氣體洩漏原因。但東京電力強辯,洩漏的放射性氣體數量很少,份量比人類每年吸入的標準還要低,不會對人體或環境構成威脅。
這個全球最大核電廠,前天在地震中曾有供電變壓器起火,但消防車在起火後一小時才抵達,之後再過了兩小時才能將火撲熄。到地震過後12小時,東京電力才宣佈地震導致核電廠內七個反應堆中的第三號和第六號反應堆,洩漏了1,200公升輻射水進海洋,但指輻射水數量很少,不會對環境造成災害。
經濟產業省昨天凌晨就傳召東京電力公司社長勝俁恆久,向他發出口頭警告,並勒令柏崎刈羽核電廠無限期停止運作,直至安全問題解決為止。
災民:希望他們是講真話
核電廠在地震後先洩漏輻射水,再傳出震翻核廢料容器和洩漏輻射氣體,儘管當局大派定心丸,但始終無法令人釋疑,尤其是核電廠遲遲才向公眾通報,有災民說:「最驚的是核電廠是否發生嚴重事故,我希望他們是講真話。」
核電廠一天內接二連三發生洩漏事故,令反核人士振振有詞,質疑日本核電廠的安全。公民核資訊中心研究員神澤千尋指,新潟三年內發生兩次大地震,當局「應三思應否繼續在高危地區興建這麼多核電廠」,而且一場小火要花兩個鐘才救熄,若發生大火又怎麼樣。
日本地處地震帶,根本不宜建核電廠,但當局為免過份倚賴中東石油,堅持大搞核能發電,全國現有55個核反應堆,佔日本發電量30%,但當局仍堅持在三年內多建11個,將核能發電量提升至40%。可是,電力公司卻多次蓄意隱瞞核事故,令日本人對核電廠非常有戒心。
柏崎刈羽核電廠無限期停止運作,勢必令東京今個炎夏出現電力短缺問題,因為東京電力聯盟估計今夏高峯期對電力的需求,比去年多2.9%。
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英國《獨立報》
日本核電廠事故
01/2007:西部高濱巿一間核電廠洩漏低輻射水,濺到4名員工
05/2006:在2004年因洩漏蒸氣而關閉的福井縣美濱核電廠,再洩漏輻射水
03/2006:全國第二大核反應堆石川縣核反應堆,因防震系統不合格被勒令關閉
08/2004:福井縣美濱核電廠洩漏蒸氣,造成4死7傷,是日本歷來最嚴重核事故
09/1999:東海村鈾再處理廠洩漏輻射,2死600人傷
06/1999:石川縣核電廠發生臨界事故,但員工隱瞞,直至2007年3月才公開
《蘋果》資料室
專家之言:無色無臭 極難清理
本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指出,核廢料非常難處理,如果出意外時正值火警,廢料更可能透過濃煙散布到空中,影響附近地區。他指柏崎刈羽核電廠到底有多少廢料洩漏、怎樣洩漏也未清楚,但估計數量不會太多,擴散至香港的機會不大。
陳教授指出,放射性物質都會有「半衰期」,即是每過一段時間,該物質的數量就減半,這次意外洩漏的鈷60和鉻51,半衰期就分別長達5年半和27.7天,「這些物質有幾點特徵,第一是有輻射,能引致癌症和白血病,不同人有不同反應;二是無色、無臭、無味,肉眼不能辨識,必須借助精密儀器搜索;三是極難清理」。
「不大可能禍及香港」
「善後工作通常是封鎖出事地點,等這批放射性物質過了半衰期慢慢消散。歐洲有次洩漏核廢料,要挖起受污染的泥土。鉻51還算容易對付,半衰期只有27.7天,但鈷60就難搞得多。」陳教授指事件是否嚴重,要視乎洩漏的方式,假如當時有火警,它們就能透過濃煙擴散至空氣中,連雨水也可成為污染途徑。
陳教授說:「日本核電廠距離民居很近,對當地居民影響較大,但距離香港太遠,而洩漏的輻射量估計不會太多,因此不大可能禍及香港。」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