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肉含誘發癌物質<br>即食紫菜即食麵香腸也有

燒肉含誘發癌物質
即食紫菜即食麵香腸也有

【本報訊】製造加工過程間接令食物含有「氯丙醇」等污染物,大量攝入會影響人類生殖能力及肝臟功能,甚至可能誘發癌症。食物安全中心就食物中兩類氯丙醇含量的研究發現,即食紫菜及燒肉分別是市面上「氯丙二醇」及「二氯丙醇」含量最高的食物,即食麵及香腸更是本港中學生攝取氯丙醇的主要膳食來源。不過,食安中心指市面上食物的氯丙醇含量未見異常偏高,不會對市民的健康構成威脅。 記者:蔡建豪、陳沛冰

食物製造過程中的加酸水解過程及加熱處理程序,均是導致食物含有氯丙醇的成因。食安中心根據2000年的香港中學生食物消費量數據,抽取市面上318個食物樣本作化學物含量化驗,研究範圍覆蓋穀類、蔬菜、水果、水產品、肉類、蛋類、乳製品及零食等八個食物類別。
研究發現,逾60%樣本的氯丙二醇含量輕微,低於每公斤2.5微克的檢測限。當中以即食紫菜的氯丙二醇含量最高,平均每公斤含56微克。研究亦顯示,逾85%樣本的二氯丙醇含量均低於每公斤含0.5微克的檢測限,當中以燒肉的二氯丙醇含量最高,平均每公斤含9.3微克。

食安中心:不損健康

研究也發現,穀類及其製品是中學生每天攝取氯丙二醇的主要膳食來源,特別是即食麵,按人體每公斤體重計算,平均每日攝取0.012微克。肉類、家禽及其製品則是中學生攝取二氯丙醇的主要膳食來源,其中香腸是主要元兇,按每公斤體重計算,平均攝取0.002微克。
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何玉賢表示,氯丙二醇暫定每天最高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2微克,二氯丙醇的可容忍攝入量現時則未有準確估計,只能按其引致不良反應的劑量與一般人的攝取量進行評估,兩者越接近,對健康的影響越大。
何玉賢指出,現今就氯丙醇毒性的證據,主要是參考體外或動物實驗的結果,研究顯示市面上未有食物的氯丙醇含量異常偏高,故在一般情況下,從膳食攝取氯丙醇不會對健康構成不良影響,市民只需注意均衡飲食。
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表示,氯丙醇是由植物中的蛋白質演化而成,屬於食物添加劑的一種,只要植物中有蛋白質,便會產生氯丙醇。燒肉含有氯丙醇,可能因豬隻進食粟米,粟米中的蛋白質經豬隻新陳代謝轉化成氯丙醇所致。

燒肉致癌市民反應

《食少啲》
姚太 主婦
「如果食燒肉真係會致癌,咁就梗係會食少啲啦。」

《唔怕食》
張先生 燒臘店東
「食咗幾十年燒肉都冇事,仲越食越後生㖭。」

中學生每天攝取兩類氯丙醇含量

食物類別:穀類及其製品
氯丙二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32-0.055
二氯丙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005

食物類別:蔬菜及其製品
氯丙二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019
二氯丙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003

食物類別:水果
氯丙二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019
二氯丙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003

食物類別:水產品
氯丙二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02-0.009
二氯丙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01-0.002

食物類別:肉類、家禽及其製品
氯丙二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21-0.024
二氯丙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02-0.004

食物類別:蛋類
氯丙二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001
二氯丙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

食物類別:乳製品
氯丙二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009
二氯丙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002

食物類別:零食
氯丙二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002-0.003
二氯丙醇(微克/每公斤體重):0

註:體外實驗顯示氯丙二醇會減低男性精子的活動能力;攝取大量二氯丙醇會影響肝臟

資料來源:食物安全中心

燒肉和紫菜等加工食物驗出含有氯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