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有關華人研究<br>港33%乳癌患者有BRCA突變基因

首個有關華人研究
港33%乳癌患者有BRCA突變基因

【本報訊】乳癌及卵巢癌與BRCA基因突變有關,但一直以來只有外國數據。本港首個有關華人乳癌患者基因變異的研究證實,33%乳癌患者或有乳癌家族史的人士帶有BRCA突變基因,令日後患上卵巢癌風險高七成,年輕女性出現基因變異比率較高,醫學界指出若能及早發現,可以透過監察或切除手術預防病發。記者:梁洵瑜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乳腺外科主任鄺靄慧指出,外國早已發現乳癌及卵巢癌與BRCA1及BRCA2基因有關,若發現身上帶有此變異基因,其患乳癌的風險會大增。「有BRCA突變基因嘅患者,一般都會早啲病發,唔少30幾歲嘅患者都有呢個基因,個腫瘤惡性會大啲,而且好多時喺發現嘅時候已經係晚期。」
該系綜合多家公立醫院數據與養和醫院腫瘤科基因中心研究,初步為69名乳癌患者進行基因測試,結果有18人帶有BRCA突變基因,最年輕的只有26歲,其中8人屬BRCA1基因,10人屬BRCA2基因。

變異與白種人不相同

若以整體乳癌及有乳癌家族史的人士中,33.3%人有此基因突變,年輕患者帶有基因比率較高,例如35歲以下患者比率為36.1%,50歲以上只有18.2%。研究人員更找到三個以往從未發現過的BRCA1及BRCA2基因突變,佔總數六分之一。鄺靄慧估計華人的BRCA突變基因與白種人不相同,可能是華人獨有的變異,但仍要更多分析才可確定。
鄺靄慧稱,有一名乳癌病人證實帶有基因突變後,院方為她追查其另外八名兄弟姊妹及長輩等家族成員,發現五人先後患乳癌,其中兩人患乳癌及卵巢癌。她認為若這個家庭在首名成員患癌時進行基因分析,有助其後病發成員及早預防。

建議預防或治療方案

此外,又一名病人,其20多歲男性家屬驗出帶有BRCA基因突變,為防患上乳癌,他正每半年接受一次檢查,現正考慮接受乳房造影。
當證實帶有突變基因,他們未來患乳癌、卵巢癌,甚至腸癌的風險都會較高,所以計劃包括與患者及願意接受基因測試的家屬詳情面談,建議一些可行的預防或治療方案,包括切除乳房、卵巢;定期進行乳房造影,甚至使用化療藥物。最近就有兩名乳癌患者,原本毋須切除整個乳房,但當發現帶有基因後,決定整個乳房切除,也有過了生育年齡的女士決定切除卵巢。

話你知:一旦變異風險高10倍

乳癌個案中有5%至10%與遺傳有關,當中九成因為BRCA這個基因突變所致。BRCA1是在人體的第13條染色體中,BRCA2則在第17條染色體中。若父或母帶有BRCA基因,下一代有五成可能性帶有此基因突變。一旦有此變異的基因,其終身患乳癌風險增加至85%,較一般人口高10倍,患卵巢癌風險也有51%,較一般人口高50倍。

首個乳癌與BRCA基因突變研究重點

*有乳癌及有乳癌家族史的病人,33.3%帶有BRCA基因突變
*年齡小於35歲的乳癌患者,36.1%帶有BRCA基因突變
*患乳癌及同時有乳癌家族史的年輕女病人,75%帶有BRCA基因突變
*發現三種以往在外國從未發現過的BRCA基因突變,估計與華人癌症病發有關連
資料來源:香港遺傳及高危乳癌普查計劃

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風險

《患癌風險》
患乳癌風險達85%,較一般人口高10倍
患卵巢癌風險達51%,較一般人口高50倍
男性患乳癌風險高達6%,但一般男性人口只有1%患乳癌

《基因突變》
定期做乳房造影及卵巢癌普查

《治療方案》
乳房全切除
不同化療方案

資料來源:港大外科學系乳腺外科主任鄺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