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打工仔老來食粥食飯,除了視乎每月的強積金供款及回報率外,還要看信託人自動扣除的基金開支。消委會提醒市民,基金開支比率(FundExpenseRatio,FER)每高1%,累積退休金可被減兩成。該會的資料顯示,美國萬通一款基金的FER最高,每年達3.87%,過去6年多扣除收費後累積淨回報率卻只有8.4%。
部份FER高回報率低
FER即基金開支佔基金資產的總百分比。基金開支包括基金管理費、保證費及表現費等,直接在基金資產扣除,消費者毋須額外繳付;FER不包括成員直接繳付的費用,例如年費及計劃參加費等。
最新一期《選擇》月刊公佈全港涉及16個信託人,即近300個基金資料。截至6月底,FER最高的依次為美國萬通「萬全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的保證基金,以及中國人壽「太平樂休閒強積金計劃」的保證增值基金,每年分別達3.87%及3.55%,但00年至今的回報率分別只有8.4%及34.9%。FER最低的美國友邦「摩根富林明強積金計劃」及「摩根富林明強積金優越計劃」的北美股票基金,只是0.41%及0.42%,但回報率分別為17.96%及17.98%。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郭琳廣舉例稱,若一名打工仔40年總供款額有96萬元,投資回報率為5%,扣除1%FER後,實際退休金為236萬元;若FER增至2%,實際退休金已減至185萬元,即少收22%,「有時諗1%、2%唔係好緊要,但如果係累進式計算,拖長三、四十年咁睇,就好緊要。」
擬由僱員自選受託人
目前強積金受託人由僱主選擇,積金管理局現正計劃容許僱員選擇管理自己一方供款的受託人,公佈各項基金FER的建議則尚待立法會通過。
認可財務策劃師林昶恆表示,僱員選擇強積金成份基金時,除要考慮收費,更重要是針對個人風險及投資年期,年輕僱員不妨揀選較進取的投資組合,潛在回報足以抵銷收費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