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眺望:洋菩薩 - 方卓如

國金眺望:洋菩薩 - 方卓如

對沖基金名聲日漸低落,被傳媒形容為蝗蟲,空群而出賺盡之後,遺下滿目瘡痍。但如果,魔鬼手段菩薩心腸,用沾滿血腥的雙手拯救蒼生,這樣又能否洗滌邪惡污名?
TCI作為香港人最熟悉的對沖基金,一部份賺取的費用盈利會撥入慈善用途的CIFF。TCI基金規模百億美金,CIFF規模都有14億,是英國最大的慈善基金。TCI用的是企業聞風喪膽的魔鬼手法,迫令企業升值。另一邊廂就慈悲為懷,用鮮血換取的金錢打救貧苦小孩。
究竟慈善是擋箭牌,還是對沖基金只不過是籌款方法?要理解對沖基金竟然變成社會企業,要先知道他們的手法本身是否邪惡。
TCI用甚麼方法叫企業增值?不外乎回購股份,出售資產,甚至撤換管理層。簡單來說,TCI或對沖基金,其實是找到企業不振的問題,先行入股,再以股東的身份鞭策管理層辦事。對沖基金有機可乘,是因為公司不思進取,未有為股東盡力增值。所以,對沖基金會騷擾荷蘭銀行,並非高盛大摩;會入股領匯華置,而非長江新地。TCI管理百億美金,再加上leverage,市值高低不會是考慮狙擊的主要因素,是否有上升空間才是蝗蟲最關心的空襲誘因。
換言之,對沖基金不存在甚麼魔鬼手法菩薩心腸,徹頭徹尾就是菩薩再世,施重手為股東增值之餘,用賺回來的拯救萬民。對沖基金以往給人四處搶掠的印象,只不過是窩囊的公司管理層為求自保四處散發的惡毒謠言。
對沖基金可以搖身變為社會企業,本地大財團切勿以為可以跟風照學。當你狂加電費,出售怪魚,賣一間縮水甩漏的400呎居所吸取小市民畢身積蓄,一間大學,一間醫學院,未足以抵銷市民所受的苦。大財團與對沖基金之分別,是後者乃傳媒公敵,人人得而誅之;前者,無人敢碰。
方卓如網址: http://fongcheukyu.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