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越德國 勢成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系

中國超越德國 勢成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系

中國國家統計局將於本周四公佈上半年經濟數據,外界估計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上半年和全年的增長,均可達11%,因此將超越德國,成為繼美國及日本後,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系。經濟強勁發展,一個問號是那會否令北京更滿足於經濟改革而安於政治封閉?但本港學者相信,當中國經濟發展到某一水平時,領導人將更有自信推行政治改革。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昨天(周一)報道,中國去年的GDP達2.8萬億美元(21.84萬億港元),已緊貼德國的2.9萬億美元(22.62萬億港元),而今年德國的GDP增長,最樂觀估計僅接近3%,因此中國勢必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系。報道更指出,若以購買力計算,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1999年時,中國還只是全球第七大經濟體,若其經濟繼續以這種速度成長,十年內更可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

港學者:領導人更有自信政改

報道指出,中國經濟超速成長是全球經濟權力平衡正在快速轉移的最新迹象,當中國與印度這兩個人口大國成為全球經濟成長動力,歐洲、日本與美國這些老牌國家的地位就顯得相對不重要。
儘管對中國領導人而言,經濟規模超過德國不是重要勝利,畢竟中國有13億人,德國只有8,200萬人,提升人民生活和收入水平是中央當務之急,但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系依然是一個重要里程碑,令富裕國家對中國的崛起忐忑不安。
中國經濟崛起,開放改革是關鍵一步,但北京向來重經改輕政改,政經分開來談。但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學者加特(AzarGat)就在最新一期的《外交》雜誌撰文指出,當今西方遇到最大挑戰,不是恐怖主義,而是政治上不民主的中國和俄羅斯。加特稱中國為「獨裁資本主義強國」,跟冷戰時的蘇聯共產主義不同,「獨裁資本主義強國」更有經濟活力,向世界展示毋須推行民主化,也可促進經濟發展。
不過,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當中國經濟發展到某一水平時,領導人將更有自信推行政治改革。他說:「以香港為例,2003年七一遊行時,香港經濟很差,中央一錘定音否決雙普選;現時香港經濟好得多,中央對政改態度也會較寬鬆。」
美國《華爾街日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