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洋化城市,但欣賞到中國傳統戲曲的機會相當多,這要感謝一群有心人物色好戲,送到門庭的努力。這個月底首次登臨的柳子戲,我以前未有聽聞,現在抱着很大好奇,等候觀看,尤其《孫安動本》一劇。
翻查資料,得知柳子戲是山東地方劇種,清朝初年流行甚廣,曲牌中有一種「柳子調」,與別不同,因以為名。音樂屬於弦索系統,尤以三弦為主,和崑、京、越、秦腔等不一樣。這個劇種在近代大概相當沒落,不過這也有好處,有根底而時下不流行,往往反而免遭污染,得以保持傳承。
《孫安動本》是柳子戲最著名的劇目,為了做好準備,我從朋友處借來此劇的電影版本先行觀看,是廣州俏佳人出版的傳統戲曲影碟,電影在一九六二年由上海海燕製片廠拍攝。六十年代是傳統戲曲的黃金時期,當時攝錄下來的戲曲電影一般都有很高水準,隨後的文革,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孫安動本》故事有很大戲劇張力,說的是明朝萬曆年間曹州知府奉旨上京,路見民不聊生,原來官府吞沒賑災糧款;又遇到一民女投河自盡,留下狀文,原來太師張從以修建皇宮為名,徵調民工三千,為他自己構築私宅,完工之日,為防消息外洩,下毒殺害所有民工,這位民女的丈夫、兒子因此殞命,她層層上訴,但由於張從權傾朝野,十八處官府無一受理。孫安讀到狀文後,極為感動,抵京後連上三本,換來四十大板的痛打,孫安不屈不懼,要繼續上奏,妻、兒知其中險惡,苦苦勸他明哲保身,經一番掙扎,三人穿上壽衣,備好棺木,上朝指控張從。這部戲以前叫做《三上本》,就是這個典故。
從電影版本所見,此劇很能保留地方戲曲特色,文詞淺白,音樂簡潔,感情純樸,戲的末段為符合歷來的團圓結局,不免過於戲劇化,但老百姓痛恨貪官污吏,除之而後快的衝動,躍然易見。電影版飾演孫安的生角名黃遵憲,今次來港的是他的門生楊春偉,演出此角色已有十五年過百場的經驗,應有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