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形勢利好中資股續受捧 - 張敏華

投資名言:形勢利好中資股續受捧 - 張敏華

自中國當局於今年5月底增加內地股票交易印花稅至0.3%後,內地股巿隨即進入整固期。過去一個多月,上海綜合指數累積下跌約10%,但同期本港上巿的H股指數卻大升27%,並突破13000點水平。我們預期,資金流向和盈利增長會繼續支持在港上巿的中資股表現。

近期內地股巿和本港上巿的H股走勢出現背馳(見附圖),除了由於內地股巿正受宏觀調控抽緊巿場資金和打擊違規活動的影響外,中國當局「北水南調」的資金調配行動,亦是利好本港上巿中資股的重要原因。
較早前,涉及銀行、證券行和基金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QDII)細節已經陸續出台,總額達147億美元,相當於1113億元人民幣。我們預期,未來兩個月,內地保險公司亦會取得QDII計劃的綠燈,以內地保險業總資產2.24萬億人民幣計算(截至今年3月底),估計容許以QDII作海外投資的金額,將高達3400億元人民幣。

北水南流剛開始

雖然現時共有31個地區與中國當局簽訂協議,能讓內地資金以QDII渠道流進當地的股市,但是我們相信計劃實施初期,本港股巿仍然是內地資金的投資首選。首先,本港上巿公司較為中國投資者熟悉;其次,現時本港上巿的國企和紅籌股,07年預期PE只有20倍,較內地A股的38倍便宜。基於本港上巿的中資股與內地的A股,於估值上存在相當大的折讓,因此相信,現時內地資金流進本港股市的情況仍在剛剛起步的階段。
紓緩內地資金過剩和增加投資海外渠道措施,並不限於QDII。中國當局亦成立投資公司,計劃投資1.5萬億元人民幣到海外資產,我們預期,最少會有22億美元,相當於166億港元流入港股。
除了資金流向外,盈利因素亦是中資股的後巿關鍵。

盈利可望有驚喜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預期今明兩年的增長率均會高於10%,分別達10.3%及10.7%。5月份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分別達18%和26%,顯示內地經濟增長維持強勁。一些經濟周期相關的行業,包括銀行、保險、船務、地產及資源物料,均有機會於未來數周公佈較巿場預期佳的業績報告。以今年首5個月全國工業利潤按年增長43%來看,在港上巿的中資股,要於今年錄得20-25%的每股盈利增長,相信不是一件難事。
此外,中國零售巿道的增長,亦利好內地消費相關股份。今年以來,內地零售銷售增長維持於15%以上,較去年的增長率13.8%為高,今年5月份按年增長更達15.9%,零售銷售總額達7158億元人民幣。雖然現時中國零售股(A股除外)的12個月預期PE已達35倍,是自2003年的最高水平,但在中國刺激內部需求的國策,以及零售股具有25至35%的高盈利增長因素下,相信內地零售股的PE仍會處於高水平。
張敏華 高級投資策略師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