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小說《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HarryPotterandtheOrderofPhoenix)在系列中篇幅最長(870頁,比即將面世的結局篇還要厚86頁),然而電影的播映時間,卻是迄今最短的一部(139分鐘)。可想而知,這次的改動比前四集都要多,恐怕會惹來書迷不滿。
畢竟是兩個媒體,我反而一直嫌《哈利波特》電影太忠於原著,尤其以首二集最為死板。媒體有別,硬要「鉅細靡遺」地把內容搬「字」過「畫」,結果電影系列只能叫座,難以叫好。觀眾慕名而來的多,慣性收看的多,能夠盡興而回的有幾人?
拍了五集,換了四次導演,這現象在「非單元性」的系列電影中並不尋常。如果《星球大戰》(StarWars)不是由導演佐治魯卡斯(GeorgeLucas)一手包辦,如果《魔戒》(LordofRings)不是由彼得積遜(PeterJackson)貫徹執導,兩個系列恐怕都難以成為電影經典。J.K.Rowling是《哈利波特》的總舵主,故事的改編幅度要經由她批准也很合理,喜見新上任的導演DavidYates終獲准大刀闊斧,而且第六集《HarryPortterandtheHalf-BloodPrince》將繼續由他執導。
《鳳凰會的密令》談不上出色,根本問題,這集的原著故事枝節繁多,完整性是小說系列中最弱的一本,功能像通往結局的接駁橋,暴風雨的前夕。電影需要大幅刪減枝節,卻又不能刪掉為下集埋下的伏線,難度甚高,導演與編劇在取捨上已做得不錯,惟在重構上不夠流暢,像哈利與張秋接吻的一幕,因鋪排不足而顯得突兀;韋斯萊兄弟在考場內放煙花的改動過於草率。
電影開首動力充沛,從現實世界返回魔法界引人入勝,但接下來的數場文戲頗為囉嗦,及至組成「鄧不利多的軍隊」劇力重拾升軌,然後情節交代變得匆匆忙忙,天狼星之死太倉卒,預言大廳中的惡鬥則甚有瞄頭。以《哈利波特》電影系列的水準而言,《鳳凰會的密令》成績中上。
撰文:阿童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