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銀行,都會被財富管理顧問推銷基金及投資產品,你心中可能也有此疑問:「你又點管理自己嘅財富呀?你自己有冇買呢啲產品先?」渣打銀行個人銀行業務財富管理總監禤惠儀,統領集團的財富管理部門,個人投資策略活脫就是一個典範,她承認自己的投資組合只屬「穩中求勝」,市好時不可以賺盡,但絕對可以抵禦市況低迷帶來的衝擊。
禤惠儀的投資策略貫徹一般財富管理的宗旨──分散風險,包括一成現金、兩成股票、三成物業及四成基金。這個投資組合過往數年,為她帶來每年平均約15至20%回報;去年由於涉獵新興市場,整體投資回報高達35%,當中的中國基金及石油商品基金更獲利近五成。
基金
大包圍網羅產品優點
印象中的財富管理顧問,總愛叫人買基金,禤惠儀亦不例外,基金佔投資組合達40%,她說:「10年前買基金,已經算是前衛的投資者。」至於選擇基金,原因是「覆蓋層面較廣,地域選擇亦較大,比單買港股更國際化。」
打銀行工有優惠
她現時主攻中國及亞洲基金,由於中國經濟向好,去年投資的中國基金便獲利近五成。
不過,單是中國基金,她便買了數隻不同基金公司的產品,藉以網羅所有產品的優點;在她的基金組合內,經常同一時間持有超過20隻基金。
其實,基金本身已具備分散風險的作用,禤惠儀仍嫌不足,因為就算是同一個市場,不同的基金經理、策略及揀選準則各異。至於購買基金涉及認購費及管理費,同時持有多隻基金投資成本甚高,她指出:「本身是銀行員工,認購及管理費不時都可享有優惠;加上手持的基金投資多屬中長期(3至5年),將費用攤分開,也不算太高。」
看好拉美東歐
除了中國,她亦看好拉丁美洲及東歐市場,揀選基金除了要規模大,亦鍾情水、農產品、資源等有主題的基金。
股票
出花紅必買股票
禤惠儀的「股齡」不輕,90年已開始投資港股,主要買入銀行、地產及公用股;近兩年留意中資股,以金融、保險股為主。財富管理着重平衡風險,所以禤惠儀投資股票主要作長線投資,並非短炒,最少持有3年,部份更持有達10年之久。她的入市策略演化自定期買入的平均成本法,每次出花紅,都會買入具規模的股票,作中長線投資。按中資金融、保險兩大龍頭股工行(1398)及國壽(2628)近年走勢,應收穫甚豐。
獲利五成便套現
無論基金抑或股票,禤惠儀會為投資設定止賺及止蝕位,「獲利超過四至五成我就會套現,將資金分散到其他項目;跌兩成便會檢討,但未必會低價沽售,會視乎下跌的因素及市況。」
物業
怕鎖資金不炒樓
與很多人相似,禤惠儀投資喜好都是受家人影響,加上畢業後即入職銀行,享有員工按揭優惠,所以她早於90年已自置物業;當年樓價急升,她透過樓換樓,賺得人生第一桶金。高峯期與家人合共持有3個物業。
97年物業跌三成
不過,97年樓市大跌,她持有的物業曾跌價三成,雖然現時樓價已返「家鄉」,但她近年鮮有購入物業投資,只持有兩個自住單位(與家人各住一伙)。對於樓市,她預期隨着經濟好轉、薪酬向上及股市暢旺,下半年樓價會升,但由於物業會鎖住資金,所以暫時只會留意樓市走勢,主力仍會投資股票及基金。
心得
最終都係信自己
雖然本身是銀行財富管理部門總監,旗下統領110人,但禤惠儀個人投資卻選擇假手於人。她解釋自己工作忙碌,所以94年開始聘用理財顧問,協助打理投資事宜,但她堅持在聽完顧問分析後,自己再查資料驗證。究竟一位統領財富管理部門的財務專家,對投資顧問有何要求?
「我接觸到太多資訊,需要專人幫我篩選,再加上專業意見。所以我揀理財顧問最重經驗,要見過大市高、低潮,才有能力應付突如其來嘅變化。」現時有3位理財顧問為禤惠儀投資,其中包括效力的銀行及其他公司,方便作比較。
3個月檢討一次
每3個月,她便會檢討一次投資回報,當自己的看法與顧問不同,她說:「最終都係會信自己。」
禤惠儀簡歷
1994至2002
職位:信用卡客戶業務拓展及市場推廣
2002至2004
職位:行政總裁辦公室業務策劃及發展主管
2004
職位:個人銀行業務顧客經驗管理主管
2004至今
職位:個人銀行業務財富管理總監
資料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