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建議綜合強制醫療供款、保險同時加價的融資構思,醫療界直斥此方案反映政府卸責,醫管局成員李國麟認為「又要供款、又加咁多價,咪仲衰過𠵱家」,中產人士負擔更重,估計若建議推出社會的反彈會很大。
彈性不足 有病要自己畀錢
身兼立法會護理界議員的李國麟解釋,醫療融資目的是尋求一個可持續的醫療服務及發展方案,但若一方面強制市民供款月薪的4%或以下,但供款不能在65歲前使用,或規定動用比率,彈性不足,「即係後生時候有病,都要自己畀錢,或者輪公立醫院」。
但同時政府若調低公立服務的資助,市民由現時支付成本3%費用增加至成本兩成,「住一個星期醫院咪要幾千蚊,要畀多好多錢」。李國麟批評政府的融資構思「仲衰過智經(研究基金)嗰個」,即使政府撥備保障低收入人士,但對低收入中產及中產人士負擔很大。
立法會醫學界代表郭家麒則指出,供款4%可以接受,但市民或會希望僱員僱主同時分擔供款;對於調整醫管局收費,市民要付出成本兩成費用,「係好難說服到人要加咁多」,即市民同時要支付現時患病的費用,及供款留作65歲後醫療開支,他估計「反對聲音會好大」;並質疑利用部份強醫金購買保險,金額不足夠購買保險。
「供1%都唔可以接受」
中產之聲主席李子榮認為政府目前財政穩健,反對設立會加重市民負擔的醫療供款計劃,「供1%都唔可以接受,短期內都唔應該推行。」他認為政府如可理順醫院管理局的財政,當局是有能力繼續負擔醫療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