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有情 - 鍾偉民

筆下有情 - 鍾偉民

林秀麗九月開畫展,要我在畫冊裏說幾句話。人家出詩集,我不敢「賜序」;畫冊,當然更不是「說話」的地方。
對畫,我只知道「好看」和「不好看」。石頭店裏,本來掛了一幅黃永玉的自畫像;掛,是因為這畫「好看」。來客說:「這是真跡,很值錢,這樣隨便掛着,當心人家信手搬走。」只好把黃永玉扛回家,藏在貓屋背後。高奇峰和程十髮,我各有一幅,人家捎來寄售,我覺得「不好看」,束諸高閣,懶得示人。
真跡貴,找不到「假跡」補壁,唯有換上遼寧畫家蕭廷良的山水;蕭大鬍子下筆狂放,來客見了,同聲讚歎:「好看,好看!」畫家每回過訪,總說:「我已經全國有名。」要真是「全國有名」,我恐怕又得把畫藏起來了。
某日,許灼勳先生送來他的《煙雲過眼錄》,畫集圖文並美,對近代省港澳畫人,評說得很有系統;讀了,才算有點眉目,能理出一些頭緒,明白這「好看」,畫家總得有能力接住上游漂下來的那一截柴薪。
林秀麗,是我的「路環街坊」,祖輩在島上辦私塾,稱得上書香門第。林家過去在客商街開雜貨店,兼售連環圖,我寫作,根基能扎穩,多少得力於這些精神食糧。街坊要出畫冊,就算不敢說,不會說,能不瞻前顧後,東拉西扯?而且,她的畫,也確是「好看」的,秀麗的。
我在《雪狼湖》小說寫過氹仔嘉模公園,秀麗也畫過嘉模公園;這座葡式花園,易名「龍環葡韻」之前,本來很有韻味;在她筆下,一株參天假菩提樹,佔了畫面四分之三,那座園,那幾幢老樓,掩映於樹後;主題是樹,樹,一直守在那裏;或者該說,讓賭風吹倒之前,還會在那裏。繪畫和攝影一樣,講構圖,講濃淡和疏密。路環地靈,風物,本來靜美;路環人以自然為師,畫花鳥,畫墨荷,就常有動人的佈局。薪火相傳,是好事;可惜,傳得三五代,不是失真,就是失魂,多淪為沒神氣的俗物;林秀麗的國畫展,叫「筆下有情」;有情,而且不落俗,就可以一看。姑妄言之,算是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