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介:炒家回憶錄學投資 - 麥萃才

好書推介:炒家回憶錄學投資 - 麥萃才

你喜歡看小說嗎?如果把投資知識與小說橋段放在一起,你覺得這本書好看嗎?一本在80多年前出版、被不少專業投資者視為寶典的《股票操作者回憶錄》,便是這樣的一本書。

重溫美股火熱年代

作者EdwinLefevre以小說形式創作,把20至30年代美國知名投機者JesseLivermore的故事寫出來。美國大蕭條發生於1929年,這本書的設定就是大跌市之前,股票被炒得火熱的年代。
書中的大炒家Jesse,讀完文法學校後,到股票行打工。當年還沒有電腦,股票買賣都以黑板作為報價平台,情況就像香港聯交所還沒有成立前的「四會」時代,股價及買賣股份也寫在黑板上,讓買賣雙方了解市場的深度及闊度。這便是「上板」名稱的由來,書中主角Jesse就是這樣的一個股票報價員。
看着每天股價上落,有時波動幅度之大,會令他大感驚訝,亦漸漸發覺股價升跌是有規律的,如能掌握這種規律,便能打開財富之門。於是Jesse開始他的投機生涯,在股市及期貨市場中搵食。他贏過數以百萬計利潤,也試過嚴重虧蝕,在投機生涯中,他領略到一個道理──不要盡信「貼士」。

精警對白指路明燈

書中有不少精警對白值得回味,例如「市場上就只有一個方向,這方向不是指牛市或熊市的方向,而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投資者要站在正確方向,才能獲利。
要成為股票操作者有何要求?「他應該相信自己的判斷,否則便不能繼續這遊戲。」有哪些股票不應沾手?「如果股票表現有點不妥,就請不要『掂』它;如你不能說出它有何不妥,也就不能預計股價的去向。不能分析,便不能預測;不能預測,便不能獲利。」書中還有很多精警雋永對白,讀者自己找尋吧!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