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傷暑假 - 陳也

憂傷暑假 - 陳也

偶然抬頭一看,幾米的馬戲團有一天畫了一個小男孩,坐在搖椅上,仰首望向頭上的綠蔭,畫裏這麼寫:「這個暑假,決定什麼事都不做,只要讓自己快樂,順便訓練一對憂傷的父母快樂。」
快樂暑假不是必然的,孩子下定決心,什麼事都不幹,暑期班懶得上,補習社不去,游泳班是死硬的教法,理所當然缺席吧。語文班多麼可怕,裏頭全是講洋鬼話的老積兒童,活像一個不知所謂的縮水蘭桂坊。孩子的決定是對的,什麼也不做,只要什麼也不做,光放暑假,這就夠快樂的了。
這樣什麼事也不做放暑假的「代價」,最就近的例子是,考不上心儀的中學。捕捉那些放聲大哭的鏡頭通常是大人小孩兼備,孩子的眼淚永遠比父母的快亁,正如他們懂得在暑假裏決定讓自己快樂一下,卻看不透父母為何依然憂傷。讀書這回事,眼淚比笑臉多,暑假本來應該是在樹蔭下扶着一把搖椅什麼事也不做白過的,到頭來,屈服在父母那張愁苦的臉容下,孩子這個暑假,什麼事都不做的決定,給大人搞岔了,他得什麼事都要做,讓憂傷的父母快樂。孩子明白,一張入讀名校的通行證就夠父母開懷的。以後每個暑假,他們都快樂,以後每個暑假,他什麼事也不做的決定始終沒法落實。直至有一天,他坐到搖椅裏,忘記了多久沒放暑假了,父母離世後他發覺,無論有無暑假,有事沒事,他們仨這樣的外人以為快樂的家庭,骨子裏,從來都是憂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