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清早,接到電話,立即趕去威爾斯親王醫院探病。八點半左右,與一大班人到醫院餐廳食早餐,都係第一次喺嗰度食嘢啫;只見地方寬敞,食物款式唔少,湯河粉麵齊全,價錢唔貴;座上有唔少看護與工作人員。想起報紙報道前線醫護人員不滿薪酬,七一上街遊行,醫生又曾在伊利沙伯醫院靜坐要求加薪,醫管局總裁蘇利民講到背後有政治因素咁緊要,於是周圍望,睇吓啲醫護人員係唔係黑口黑面,情緒有待發洩先?
咦,唔係噃,差唔多人人笑口常開,有傾有講,滿臉自信之色,士氣甚高,可能香港人夠專業精神,爭取加人工係一件事,返工時候態度認真又係另一件事,唔會公私不分,將啲怨氣帶返醫院之故。
慣咗邊食邊睇報紙,於是到7-11買份《蘋果》望吓,店員話冇晒娛樂版,要唔要?左丁山甚少睇娛樂版,冇相干之至,點知坐低之後打開報紙,連財經版都欠奉,呢間7-11賣報紙搞邊科呀?醫院Canteen內好多人睇緊報紙,只見到兩份暢銷報啫,非《蘋果》即彼,又以《蘋果》佔多數,醫管局公關大員發佈消息,賣告白之時,請注意吓。
翻到名采版,又有咁啱嘅,陶傑是日寫香港醫療,講到:「英國撤出香港,最偉大的成就,是留下了一個遠東最好的醫療制度……但香港的政府醫院其實還很優秀……至少今天還很好……將來老了就移民加拿大吧!」講得好好啫,近幾年左丁山去過幾次威爾斯親王醫院(回歸十年,仲未改名為沙田第一人民醫院!)每次都覺得自己交稅交得好有意義,覺得香港醫療好一流,我哋嘅公立醫院、私立醫院共存嘅混合制度,其實好過加拿大;老咗,不必為醫療而移民呀,大記者去完美加旅行回來,猛話嗰邊生活他條,環境優美,但華人有事入醫院,往往講唔掂英文,不知如何是好,都係喺香港睇醫生更自在。當然喇,如果你不是在美加長大受教育嘅,叫你用英語形容畀外籍醫生聽:「我條腰有啲痠,膝頭冇力,背脊陰陰痛,心口翳悶,兼且呼吸不暢,條氣頂住……」你會唔會投降呀?講廣東話係好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