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內人隨筆:Theyarefakeplastic - 尹思哲

案內人隨筆:Theyarefakeplastic - 尹思哲

是日金句:墨者有此而非之,無他故焉,所謂內膠外閉,與心毋空乎,內膠而不解也,此乃是而不然者也。──《墨子》

上星期,英國名牌AnyaHindmarch於港台推出「I'mNotAPlasticBag」環保袋,引起一股搶購潮,造成大混亂之餘,台灣那邊廂,更出現了人踩人事件。
一個打正環保旗號的袋,搞出了那麼多風波,雖然未足見支持環保者眾,但可以說品牌效應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AH環保袋售120元,根據AH的講法,這已經接近環保袋的成本價了。之不過,此袋於網上被炒至6000大元,相比起原價,足貴了50倍。AH既是賣袋的行家,趕上了環保這趟渾水又要限量發行的袋,值多少它們怎會不知道?雖然AH說被eBay上的天價upset了,這種話又有誰會信?
不過,觀乎整個行動,浪費處處,極其量口頭環保,不算是實際環保。一個國產而且重複使用的袋,120元可以買120個,也可以一個都買不到。理論上一件產品越多人用,作用才越大,AH是發自真心地推廣環保嗎?

一場集體浪費的鬧劇

限量版的結果就是香港有2000市民排隊用了一整天,如果這段時間用來工作,照最低工資的時薪30元計,也當他們以最高工時開足8小時工,香港人最少花了48萬元在排隊之上。
花了時間袋又買不到的,搞一場集體浪費的鬧劇,也可算是公眾的免費娛樂。
AH的I'mNotAPlasticBag雖然高成本低效益,不過可以站在環保道德高地上,以人家的資源和成本去宣傳自家,正如環保袋上清楚地印了出來,AH這招絕對不是真正的膠,總而言之,這趟事件,袋,不是膠,人,也不是膠,Theyareallfakeplastic。
案內人隨筆網誌: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