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心這個周末的一台越劇,由《紅樓夢》打頭陣。當然實至名歸,它不但是我們這代最入屋的紹興戲,也是曹雪芹原著眾多跨媒體版本中,迄今最能夠保持花模樣玉精神的一齣。稍為掃興的是,近年上海越劇院演的所謂大劇院新版靠華麗堂皇食糊,遠不如原版優雅細膩,加上擔綱主演的趙志剛和方亞芬,唱的是尹派袁派而不是耳熟能詳的徐派王派,老戲迷入場前如果沒有足夠心理準備,難免會覺得月老繫錯了紅頭繩,大受林妹妹變成寶姐姐的刺激。
尤其因為第一場《元妃省親》太明顯新不如舊,一上來就矮了三分。原版以《黛玉進府》切入,既確立了女主角的身份地位,也透過一個投親外來人的視點,看到了大家庭幾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寶玉、王熙鳳和賈母。新版將焦點放在飛上枝頭的外嫁女身上,好處是寫出她的環保意識,為了不荒廢因自己回鄉探親而建的大觀園,招喚後輩入住,替癡男怨女開闢了方便的舞台。同樣肩負點名的任務,貴人居高臨下的鳥瞰,自然比投奔外祖母的孤女冷眼旁觀具氣派(海派?),但觀眾代入感蕩然無存,大大削弱了後來的感動。
完全重編還罷了,最失策的是捨不得放棄原版的菁華唱段,裁剪出來以金曲選唱手法插入,既挑起戲迷的胃口,又不讓人大快朵頤。不提「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猶自可,既開了頭卻只得兩句尾隨,只會令人恨得牙癢癢。而且這麼支離破碎的剪貼,「你看她閑靜猶如花照水」淪為向元妃硬銷土產的廣告旁白,「心底恰似舊時友」原本表達的是一種乍見面的似曾相識,現在變成不知所云,失儀的少年人來瘋語無倫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