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Apple:民歌王子創作美曲促保育

GreenApple:民歌王子創作美曲促保育

「斜陽伴晚煙,我像歸鳥倦,晚霞伴我過稻田。」民歌王子區瑞強70年代末期名曲《陌上歸人》描寫的淡淡鄉情,隨着都市發展,已經化作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稻田沒有了,區瑞強不想這裏的綠野一一消失,於是憑歌寄意,寫下10首自然之歌,希望下一代愛惜大自然。

不保育港郊野將玩完

民歌王子區瑞強與漁護署合作,為香港10大景點各自創作了一首民謠,10首歌已經灌錄,準備配合新書《自然之歌》,於本月中一起公開發售,每本連CD售120元。自然民歌的創作過程,勾起區瑞強的欷歔:「我細個時仲可以見到禾稻,𠵱家都冇得睇嘞。最近大嶼山又話要發展,長沙海灘越來越商業化,如果我哋再唔堅持保育,香港嘅郊野好快會玩完。」
市民去年投票選出了香港10大自然勝景,包括大浪西灣、濕地公園、浪茄灣、東平洲、萬宜水庫、山頂、印洲塘、鳳凰山、大澳和梧桐寨。
區瑞強花了大半年時間創作這10首自然民歌,他形容,這是不可多得的機遇:「商業社會已經唔流行民歌,連政府都冇乜興趣。我喺香港電台兼職,但係港台冇乜資源推廣民歌,可以話綁手綁腳,今次機會,實在難能可貴。」
10首自然民歌的歌詞都是由區瑞強一手包辦,曲譜則有一半由區瑞強自創,一半借用了古典及中國民謠的曲目。例如大澳民歌,借用了《茉莉花》的曲譜:「大澳可以話係香港碩果僅存仲有中國傳統漁村氣息嘅地方,所以就選用咗一首中國民謠嘅曲目,襯托出大澳嘅特色。」

「不可以有錯誤訊息」

自然民歌,特別是與政府部門合作的自然民歌,挑戰特別大:「一般歌詞創作唔需要邏輯同常識,但係今次唔可以咁,因為呢啲歌會喺學校推廣,歌詞唔可以有錯誤訊息。」舉例說,寫到香港濕地公園,起初說湖水清澈,後來發現濕地都是泥沼,只有濁水!
《自然之歌》一書還有每個景點的人物訪談,大浪西灣的村長黎恩細訴西方傳教士如何開發西灣村,東平洲原居民毛水清縷述孤島百姓如何悲情抗日,還有萬宜水庫原居民鍾官保回憶昔日小村民如何頑皮撒野。聽完他們的故事,大家準會對香港這個家,多一份親切疼愛。
記者 蔡元貴
逢周日刊出

《梧桐寨》歌詞

山谷擁抱,急流伴旅途,
梧桐寨裏,岩石慣沖擊不歪倒。
此刻感到,心如瀑布,
豪情似頭上散髮,山中舞。
形態比天高,這澎湃水滔滔,
明淨滴水沾不到沙土。
我無處聽不到,老朋友說聲好,
樂意放輕腳步,去跟蜻蜓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