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訊風波 後遺症浮現<br>15學生拒往教院修讀課程

聆訊風波 後遺症浮現
15學生拒往教院修讀課程

【記者梁美寶報道】教育學院風波聆訊曲終人散,對教院的傷害卻至深至遠。據了解,其中15名正修讀嶺南大學及教院合辦的「2+2」英文及教育學士課程的學生,曾兩度去信教育資助委員會,要求留在嶺大繼續完成學士課程,並拒絕往教院修讀餘下兩年課程。教院前副校長陸鴻基則聲言,有海外學者得知教院風波後,對來香港教書有保留。

教院學額不能調動

消息人士透露,現時修讀嶺大與教院合辦的「2+2」英文及教育學士課程的其中15名學生,去年及數月前先後兩度去信教資會,表示希望留在嶺大繼續完成餘下課程,並希望不往教院修讀及願意放棄教院發出的證書,只領取嶺大的畢業證書。該課程共有20名學生修讀。
教資會早前回覆嶺大英文系及其學生的信件稱,由於政府撥出有關學額時,是讓學生往兩校各修讀兩年,學額不能調動,加上有關學額是從教院本科生學額中調撥,故不能答應有關學生的申請,若有關學生堅持,他們須先放棄現有學籍,再申請入讀嶺大。有關學生最終因手續繁瑣而打消轉校念頭。教院學生會臨時副會長區健豪對此感可惜,認為有關學生或因未了解教院而產生誤解。
另外,教院風波主角之一、身在加拿大的陸鴻基透過長途電話向本報表示,將於9月重拾教鞭,現正忙於預備教學工作。他指教院風波對本港教院及學術界影響頗大,有不少海外學者得知教院遭受學術干預及院校自主受威脅,指「呢件事之後,好多海外學者唔敢嚟(香)港簽長約,若短期訪問、講座等就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