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50多位歌手,昨天在七大洲九大城市接力舉行24小時LiveEarth音樂會,用歌聲喚起人們關注全球暖化的影響,呼籲至少20億觀眾遵守7點約章,身體力行救救地球。儘管有人批評這次馬拉松音樂會製造污染多過環保,但主辦單位認為,若音樂會能改變幾十億人的生活模式,也是值得。
音樂會於本港時間昨晨10時30分,由澳洲原住民吹奏樂器,載歌載舞下,在悉尼揭開序幕。大會發起人美國前副總統戈爾(AlGore),透過視像電話感謝觀眾支持,呼籲他們遵守音樂會提出的7點約章,包括支持環保政策、減少製造二氧化碳排放量等。
數小時後,東京幕張展覽館亦響起環保樂聲,不少歌迷前來聽歌,歌迷中島正十坦言前來只是為了捧美國著名搖滾樂隊LinkinPark的場,對環保興趣不大,但他說:「如果LinkinPark叫我環保,我一定會做。」
上海、南非約翰內斯堡、德國漢堡、英國倫敦、巴西里約熱內盧、美國新澤西州和華盛頓跟着接力,其中以倫敦及新澤西兩站最矚目,因為是最多紅牌歌星出場。南極洲的Nunatak,5位科學家組成一支樂隊,在探測站內獻唱。麥當娜會在倫敦獻唱,並專誠為今次音樂會寫了首新歌HeyYou。MSN網站承諾,每一名網民下載這首歌,會捐出25美仙(1.95港元)給「氣候保護聯盟」,直至下載次數滿100萬次為止。
向政客施壓迫簽約減排廢氣
不過,有人質疑LiveEarth只會造成污染。英國《衞報》估計,單是到新澤西州巨人球場和倫敦溫布萊球場的觀眾,在交通上製造的二氧化碳就達到5,600噸,相當於7,270人搭飛機橫越大西洋。鼓手MattHelders也說:「單是音樂會舞台的燈光,就夠10間屋用。」難怪英國樂隊ArcticMonkeys批評LiveEarth虛偽,拒絕參加。
面對這些批評,與大會合作的英國氣候問題專家霍華德(SteveHoward)說:「最重要的工作,並非完全消滅二氧化碳排放,停止所有活動,而是推動更大的行動。」音樂會的兩個目標:一是向政客施壓,在兩年內迫使各國簽署國際條約,大幅削減廢氣排放;二是鼓勵人們改變生活模式,例如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若能夠達到這些目標,音樂會即使造成污染,也是值得。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