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視,見特首曾先生施施然打開那本相信是貓紙的筆記,面對議員,開始介紹第三屆政府施政理念,此時,屏幕上打出了「走入群眾」四隻粉紅色大字。
曾先生顯然有備而來,他提到互聯網改變了資訊流通法則,換言之,立法會作為民意機構,即使角色依舊,卻再不是市民與政府之間的唯一溝通渠道。現在政府的工作,市民或上網表達意見、或上網進行討論、甚或向政府部門反映,都是使用互聯網這個超級平台直接完成。
事實上,互聯網一個重要功能就是dis-intermediation,當有人在網絡分享短片可以當明星、當有人在網絡抒寫文章也可以出書,傳統出版機構的角色,自然也大大削弱了。那些寫網誌、玩討論區、新聞組的人,他們說的話豈又不是民意?
建議官員到討論區
網上沒錯社群多的是,例如最支持普選的高登討論區,誰只要輕按兩下滑鼠,形形式式的民意馬上出現眼前。不過就像不少舊媒體,明白了網絡和群眾的威力還是不夠,因為你走入了群眾,卻不代表這中間就有互動,那是兩回事。
曾先生說問責官員團隊一定要走入群眾,官員肯紆尊降貴,走入市民中間,當然不是壞事,不過若純粹做個CD-ROM,只看不回應,也實在未免有點光說不練。
思哲建議官員不如馬上到香港討論區,開設一個實名賬號;或上web2.0討論空間jijija.com跟年輕人直接對話;甚至更進一步,直接登入香港高登討論區,回應網民對雙普選、超連結等議題的提問,做個既問責又負責的官員,不是更來得實際嗎?
案內人隨筆網誌: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