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對沖基金為全球市場帶來的風險備受關注,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每周專欄《觀點》表示,對沖基金為金融市場帶來重大得益,但也對金融體系構成系統性風險,特別是牽涉龐大交易的對沖基金若倒閉,會引發恐慌性拋售,更可能將風險溢價推高,令資產價格急跌,導致市場成交萎縮。
目前全球約有1萬個對沖基金,管理資產值約達1.6萬億美元,他指大多數對沖基金都不受任何監管,不少監管機構都是透過監管其交易對手(銀行和證券商)來管理風險,算是最務實折衷的方法,但此舉是否足夠應付對沖基金涉及的系統性風險,他表示存疑。
只監管交易對手 風險未除
近期貝爾斯登兩個專門投資次級按揭抵押證券的對沖基金面臨倒閉,便凸顯了對沖基金風險的問題,他說,儘管評級機構或可彌補資料不足,但產品定價仍不足以反映真正信貸風險。但他認為,對沖基金也為市場帶來重大得益,包括增進市場流通性及效率,另外亦因對沖基金積極參與複雜的金融產品(如信貸衍生工具)發展和買賣,促進了金融市場的創新發展。
證監:面對新監管風險
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昨日出席一論壇時亦表示,隨着新的金融產品出現,監管機構面對新的監管風險,尤其是那些經過抵押、證券化、拆細、重新包裝、轉售,繼而從貸款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分散到眾多不同人士手上的特別債項,例如美國的次按債券。
他打個比喻,指若只有一位父親,他會很專注照顧他唯一的孩子,但當一班父母同時看管一班孩子時,專注度便會減弱,情況就如同現今的金融監管市場。要管理當今高度複雜的金融市場風險,他認為監管者及市場參與者之間,需要在國際層面上進行更有效的對話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