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滯脹後是惡性通脹 - 王冠一

國際視野:滯脹後是惡性通脹 - 王冠一

有分析家指,由於通脹重臨及信心下降,美國經濟只有兩條路可選擇──
滯脹(stagflation)或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任何一條路,都會為美國或全球經濟帶來苦楚。
其實若細心觀察,美國目前已是陷入滯脹(低增長、高通脹)。瞧瞧經濟增長自06年笫1季錄得的5.6%後,一直滑落至今年第1季僅0.7%,而包括能源及食品的非核心通脹率則由去年的低過3%上升至現時的3.5%,這不是典型的滯脹是甚麼?
有人或會問:「美核心個人消費開支指數(儲局視為衡量通脹標準的corePCE)只有1.9%,不是沒有通脹麼?」決策者以撇除所謂價格波動的食品及能源的核心PCE來瞞天過海──企業以此數字來衡量工資加幅,工資加不上去,又何來通脹壓力?價格連年上升的汽油也不計算在內,當然沒有通脹,但請去問問住在美國的一般國民,是否叫苦連天?
好了,現在樓市崩圍,連租金也下降,更不會為通脹增添威脅,伯南克豈不是可以大聲疾呼說自己是通脹殺手,從而向總統及國民領功乎?為甚麼在FOMC會議聲明多番重提通脹警告?
里士滿(Richmond)聯儲銀行行長,亦是FOMC委員的JefferyLacker(此君去年多番舉手要加息,但今年輪到佢無權投票)5月在紐約大學發表演說時便坦言,無通脹只是決策者運用技巧造成,並非勞工市場實況。看官,4.5%的失業率,工資真的沒有上升壓力?
那麼,惡性通脹又會否在美國出現?機會甚大。美國年來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至於去年3月宣佈停止公佈貨幣供應M3數字,明顯邊加息邊放水。7月停止加息至今,又為何按兵不動?往後如果樓市再跌或為大選營造氣氛而減息,這惡性通脹將不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