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金融風暴十周年 南韓翻身最快

亞洲金融風暴十周年 南韓翻身最快

十年前的今日,當香港人仍享受回歸假期,但在亞洲的另一端,發生突如其來的風暴,泰銖大貶值,揭開亞洲人噩夢的開端。當日大量資金突然撤出泰國,迫使央行要退出與美元掛鈎的聯繫滙率制度,令泰銖急瀉兩成,引發一場金融風暴。除了泰國本身,其鄰國亦陸續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尤其南韓和印尼被灼得最傷。十年過去,這三個同時經歷巨變的國家際遇各異,當中最出色的生還者非南韓莫屬。

亞洲金融風暴的威力,較真正的颶風更強勁,它令多個國家陷入衰退,股票市場接近崩潰,數以百萬計人丟掉飯碗,更有不少人因抵受不住長期的財政壓力而了結生命。後來「沙士」突襲令區內更加不堪一擊,經濟頓時一蹶不振。
不過,一切已事過境遷,各地經濟逐步復蘇,個別地區更欣欣向榮,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股市甚至屢創新高。事實上,經歷當日的試練後,區內處理金融危機的能力已大為改善,因為銀行體系透明度更高,企業管治提升,貧窮率已下跌,整體經濟亦更穩健。

外儲十年升逾60倍

雖然區內各地都已重新振作,朝向復蘇之路邁進,但步伐卻不一,當中以南韓反彈力最強。當時南韓的國際收支赤字急速膨脹至200億美元,近半外債屬短期,相等於外滙儲備逾3倍,而該國的外滙儲備,更只剩下40億美元。在短短4個月,美元兌韓圜升幅逾一倍,迫使當局改變政策,容許貨幣自由浮動。
南韓前副總理、現任財政經濟部長官林昌烈近日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當日南韓經濟已近乎瓦解,「外滙儲備已快將耗盡,我根本沒有選擇。」該國亦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安排的580億美元緊急援助,快速解決銀行體系的問題,而且不再大舉向家族企業提供借貸,令經濟很快有起色,99年已獲得穩健增長。
時至今日,南韓的景況已大大不同,其外滙儲備金額高達2500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五;韓圜滙價亦已重新攀上900水平。事實上,過去的災難雖然帶來痛苦,卻有助南韓進行大改革,包括積極開放經濟吸引外資,令其可擁有更穩定的長期增長。林昌烈說:「沒有這個危機,南韓也不會如此積極改善企業管治和改革金融市場。」
另一個重創的國家印尼卻有得有失。金融風暴迫使獨裁者蘇哈托於98年下台,在政治層面上,當地國民享有更大自由,但經濟卻有不少結構性問題,包括貪污猖獗、法制未完善和限制海外投資,因此其前景仍未明朗。

印尼經濟佳 失業嚴重

雖然過去兩年,印尼經濟仍錄得約5.5%增長,但失業率卻攀升至近10%,難免令人憂慮。澳洲國家大學印尼經濟專家PeterMcCawley指出,印尼需要更多廠房、公路和港口投資,以推動經濟取得逾7%增長,才能增加足夠職位,解決失業率高企。
無論如何,經過重創之後,亞洲各區的危機意識都加強不少,除了不斷增加外滙儲備,亦透過雙邊外滙掉期來減低滙率風險。

07年
十年過去,南韓除了在經濟大翻身,股市亦牛氣沖天。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