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着造反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跪着造反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毛尖第一次看到沈昌文時,「是吃了一驚的,他看上去太不像知識分子,不儒不雅不清高,整個人暖乎乎的興衝衝,散發着我們寧波人的熱氣」。
七老八十的沈昌文,是前《讀書》雜誌資深編輯,出版界的大老。毛小姐在〈五十年不動搖〉一文開頭竟說這位老前輩不儒不雅,不像知識分子,看似出言不遜,其實可能正合好自稱「不良老年」的「老混混」心意。
沈昌文少年失學,十三歲在上海銀樓打雜,遇上妓女摟着花旗水兵進門,即用「鹹水」英文Hi!MrRoosevelt!MrTruman的招呼着。一個從小在江湖打過滾的人,日後對人處事,總會比沒吃過苦頭的膏粱子弟懂得融會貫通。沈老主持《讀書》編務,執文化事業牛耳有年,可不想被人看成「精神貴族」,因此偶然葷話說說,素樂融融。他的社會經驗和暖呼呼興衝衝的模樣有利他在微妙複雜的政治環境中辦出版事業。毛尖真的把這位前輩寫活了:「武俠小說中的那些不世高手,一出場,常常讓人誤以為是少林寺的燒火僧。」
《讀書》創刊於1979年。那時代百廢待舉。雜誌以思想評論為旨,說得上開風氣之先。沈昌文在《閣樓人語》對「文化共識」之建立有此一說:「因為討論中國文化問題,讀書界的興趣不由得被吸引到海外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討論上來。」被引介到《讀書》的海外學者中,有余英時和牟宗三兩位大家。沈昌文的編輯人語瞻前顧後。先說以後打算引介下去,「如果組寫順利的話。」跟着趕緊自報家門:「中國大陸的學者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然會對不少問題有自己的看法……」
在改革開放成為「硬道理」前引介余英時這類「反動」學者到大陸讀書界,借用《閣樓人語》一句話,這不正是「跪着造反」?少林寺燒火僧的武功在此露了一手。《讀書》當年發表的文章,不少成為城中話題,銷路逾十餘萬份,看來跟這高難度的「跪着造反」姿態不無關係。
《閣樓人語》是沈昌文在《讀書》任內的編輯手記,共276篇。對「編輯學」有興趣的讀者而言,書中最有參考價值的文字是〈出於無能〉的前言。雜誌上市後,呂叔湘教授給沈昌文提的意見實在可圈可點。其中一條是認定《讀書》的對象應是thegeneralreader。他說譯為「一般讀者」詞不達意,應是「有相當文化修養的一般讀者」。另外一條是別拿十億人的共同語言開玩笑,否則就走上「同人刊物」的路子。這怎麼說呢?務求「內行人」寫的文章,「外行人」也看得明白。「不像有些文章」,呂叔湘說:「看下去似乎句句都懂,看完了卻不知道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