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不到食肆 - 李純恩

自由行不到食肆 - 李純恩

跟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朋友聊天,她們說曾經做了許多香港飲食的推廣,宣傳美食天堂,但是對於大陸遊客來說,總是成效不大。反而台灣遊客,對於旅發局的飲食資料興趣很大,按圖索驥,真正幫襯。
自從有了自由行之後,零售業受惠最大,但香港的飲食業,除了西貢、鯉魚門的海鮮餐館,其他都不怎麼受惠。
這跟大陸同胞幾十年來的苦日子有關。
幾十年來,中國人注重的,只是最基本的溫飽,他們的收入,也只能維持生活最基本的要求。生活中任何額外的開支,都只能從嘴巴裏省出來。
吃得便宜一點,吃得少一點,就可以省出一點錢,用作額外開銷。
這種苦日子過得久了,變成了習慣,也形成了一種價值觀。
到了今天,雖然經濟富裕了,但價值觀一時三刻改不了。雖然已經很鬆動地買房子買汽車買衣服了,但一說到吃,許多人就會算計一下,停一停,想一想,最後草草了事。
你讓他們去西貢、鯉魚門吃海鮮,他們覺得應該去,因為一來到香港吃「生猛海鮮」是一種夢想,二來,在香港吃海鮮,比大陸又新鮮又便宜,算起來,化算。
但你要他們花三十五塊錢去吃一碗牛肉麵,那就有點想不通了,在北京,五塊錢可以吃到一碗牛肉麵,為什麼要在香港吃呢?我見過兩個自由行客人,在跑馬地吃過橋米粉,米粉端上桌他們要求給個五折,因為,「一碗米粉哪用這麼貴呀!」
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自由行再興旺,也旺不到香港飲食業,他們總以為,在飯店裏少吃一口,就可以在服裝店多買一件,人同此心,幾乎要帶亁糧上路,你怎麼賺他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