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可謂十年前亞洲金融風暴的主角,受「吹襲」影響,單在曼谷就有數以百計高樓大廈建築被迫停工,但經過十年的勵精圖治,泰國經濟實力已增強,泰銖亦已收復絕大部份失地,重登十年前的高峯。今日泰國亦已出現全新面貌,有新機場、高架鐵路和不少現代化大型商場。金融業方面,當時政府已將不少破產企業關閉,並加強銀行監管,又將破產法大大改善。泰國政府今日不用再擔心泰銖太弱,反而關注強泰銖會削弱該國競爭力,窒礙出口。
1997年7月,以索羅斯為首的投機者,趁泰國經濟轉弱,並發現該國倚賴中短期外資,以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和滙率偏高等「弱點」,在97年5月開始拋售泰銖去買入美元,導致泰銖急挫。為了穩定泰銖,泰國三管齊下,該國央行動用逾百億美元吸納泰銖,同時禁止當地銀行拆借泰銖給離岸投資者,並且大幅加息。但索羅斯等一眾投機者很快又展開新一浪攻勢。
恐打擊競爭力
97年7月2日,泰銖終於失守,泰央行被迫放棄泰銖與美元掛鈎的機制,導致泰銖在之後半年貶值逾五成。
其後泰國積極整頓經濟和金融體系,泰銖亦逐步回升,在上月底更升至31.9兌1美元的97年以來新高。
泰國現今面對的是資金湧入的挑戰,該國政府不欲貨幣太強,以免打擊競爭力,情況與97年截然不同。為了遏抑泰銖升勢,泰央行於今年1月中減息,更曾採取資金管制措施,甚至迫銀行沽泰銖,然而,泰銖滙率始終未見顯著回落。如果有迹象顯示亞洲央行開始減少買入美國公債,而日圓又止跌回升,泰銖應有再升空間,但不排除央行到時會插手。
其實泰國仍有隱憂,因去年軍人政府奪權上台,令泰銖和政局不穩定,為經濟增長添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