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前,許多朋友送了許多糭子給我。
端午節後我從日本回來,在機場附近的超級市場買了許多水果。
結果,冰箱裏不是糭子,就是水果。
糭子的質量都很高,味道都很好,上海鮮肉糭,廣東鹹肉糭,這玩意兒一吃就飽,一次吃不多,要想吃完,大概是很久之後的事。
所以端午節過了那麼久,我還常常吃糭子。在端午節前吃糭子,很正常。過了端午節再吃糭子,就有些過期的感覺,糭子沒過期,過期的,是吃糭子的人。
這就像冬天吃月餅,月餅是中秋留下來的,吃不完,繼續吃。人家看見你在吃東西,問:吃什麼呀?你說吃月餅,人家就覺得你是個過期的傢伙了。
其實現在做生意的都特別性急,端午糭剛剛收檔,月餅廣告就出來了。心是否急了一點?現在才幾月呀!
如果往回留意一下,其實糭子的廣告,在年糕收檔不久之後也出籠了。而年糕,則在上一年月餅收檔之後就蠢蠢欲動了。
於是歲月就被這三樣食品牽着走了。以後,一年也不用分四季,三季就夠了。「現在是哪一季度?」「月餅季度。」暗語一樣,外國人聽了,還以為碰到個間諜。
還是吃水果好,有了溫室技術之後,水果不分季了。以前你說:「去年吃西瓜的時候──」人家就知道你在說去年夏天的事。現在你說吃西瓜,人家就猜不到在什麼季節了。
所以,吃水果好了,水果只會爛,食得就不會過期,吃水果的人也不會過期,像董建華一樣,永遠「與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