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家主席胡錦濤昨晚出席特區政府歡迎晚宴時「特別強調」,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和希望,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政治學者指出,香港與中央對愛國定義存在落差,很難符合北京要求。有教育界人士認為,國家認同感不能迫出來,香港獨特價值在於國際視野,不能照搬內地單向愚忠的一套。
不會照搬單向愚忠
胡錦濤講話除了例必有的一國兩制得以實踐、香港各界要團結起來等官樣文章之外,末尾以「特別強調」的字眼,要求香港加強國民教育,「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和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指出,國家領導人選擇在這種場合提出加強國民教育,顯示中央覺得香港在這方面做得不夠,「領導人要求香港青少年認同國家,但係香港人同內地人對愛國定義有落差,國民教育講咗好多年,拗來拗去都冇結果。」
從事教育工作超過20年的中學副校長黃克廉說,香港的獨特價值在於國際視野,教育工作者不會照搬內地單向愚忠的一套理念灌輸給學生,「好多學校都有安排同學返內地交流,等佢哋認識國家。我唔覺得香港青少年對國家認同感不足,內地有天災人禍,佢哋都好關心。但係如果中央要求嘅係,逢7.1或者國慶就要同學出席慶祝活動,咁樣並唔實際,只會令佢哋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