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個星期三,股價細細,但係市值就大到得人驚嘅南海控股(680)據稱獲高盛入股,刺激股價急升16%,不過翌日高盛立即澄清,否認曾購入南海4.82%股份,其角色僅為中介人士,南海股價亦隨之跌足兩日,累積跌幅超過兩成。
據報於6月26日星期二晚,代表南海的公關公司發表新聞稿,表示高盛已於周一(25日)以每股0.29元,向南海其中一位主要股東林小春,購入33億股南海股份,涉資達9.57億元,佔南海已發行股份的4.82%。用到公關公司出新聞稿,而且有咁實在數字,報章自然照登,咁就出事。
事實上高盛呢間美資大行,雖然唔似某啲歐資行積極參與細價股買賣,但亦非無可能發生,呃晒全港報章並唔出奇。根據高盛所講,有關南海股份,是為一獨立第三者購入以製作財務產品,並非高盛或旗下管理基金的投資。簡單嚟講,有客仔要求投資銀行代發輪、期權或CB,都有可能達到以上要買貨嘅條件。
翻查呢幾日南海成交量,日日都係三甲,周四更位列榜首,成交額達到10億銀,假若「有心人」想趁機散貨,絕對可以成功達到目的。今次公關公司煞有介事出新聞稿,一方面由於涉及股份不足5%,不足以達到披露水平,另一方面,由於新聞稿唔同出通告,未經港交所(388)的存檔備份,所以無法追究其是否披露虛假資料,甚至連是誰出主意發新聞稿,亦不易追查。事件亦反映咗一個問題,究竟成日見有歐資大行買賣逾5%的股票,點分係代客揸貨或發衍生工具,抑或係真正持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