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每年要處理1,000萬噸拆建物料,將軍澳及屯門兩個處理拆建物料的填料區,將於一年後爆滿。鑑於這些物料可作填海之用,但本港未來沒有填海工程,港府會耗資7.68億,下月初把千萬噸物料用船載往台山廣海灣填海。
船隻安裝監察系統
土木工程處副處長韓志強昨帶傳媒參觀將軍澳填料區時表示,本港過去10年每年平均要處理1,000萬噸因移山開地產生的大量泥石,以及地盤產生的混凝土,但兩個填料區只餘不足1,200萬噸容量,意味填料區壽命只剩一年多。鑑於這些物料可作填海,港府早前與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達成協議,選定離港170公里外台山的廣海灣,作為接收該1,000萬噸物料的試點。運送工作於下月初展開,為期一年。
韓志強說,為防止船隻在運送途中非法傾倒物料,所有船隻要裝上「實時追蹤及監察船隻系統」,土木工程處可透過系統24小時監察船隻位置、傾倒等情況。他指,本港土地有限,現階段沒計劃闢地開設第三個填料區,長遠解決方法是把物料運到內地有需要填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