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英國《經濟學人》趁香港回歸十年,在明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發表「香港特別報告」。報告指出,十年來一國兩制基本上得以落實,但香港政制發展停滯不前,以致政府缺乏認受性,施政困難。報告認為,香港已具備普選條件,若不落實雙普選,令香港未來能否繼續成功,打上問號。
為撰寫這份11頁的報告,該刊記者SimonLong曾來港訪問80多人,包括官員、議員及商界人士等。Long認為,香港回歸中國十年,中國基本上履行了一國兩制的承諾,香港仍有法治,經濟經歷低潮後也回復興旺,卻因為至今未能落實普選,影響了香港將來的發展前景。
特首非普選缺認受性
他在報告中解釋,香港應落實普選除因民主是公義,也因為目前的政制下,非由普選產生的特首缺乏認受性,政策未必得到由直選和功能組別選舉產生的立法會支持,施政往往難以推行,透過普選才能解決這個問題。Long表示,他訪問了不少政界人士,包括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對方也同意香港現在就可落實普選。
《經濟學人》又引述壹傳媒主席黎智英表示,香港仍有新聞自由,但「我們是唯一仍守着堡壘的」。
該刊認為,從電台名嘴封咪、程翔入獄,以及香港電台前途問題等事件,可見傳媒受到微妙的壓力。
10年過後空氣更污濁
報告特別提到香港的環境問題,尤其是空氣污染,即將離任的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承認,香港人好像「在一潭化學湯中游泳」。在91年至95年曾在港居住的Long也說,十多年後重臨香港,發覺香港沒有很大改變,只是高樓大廈更多,空氣更加污濁。
《經濟學人》香港特別報告要點
政治:一國兩制基本上得以落實,但政制發展停滯不前,政府缺乏認受性,施政難以推行。香港具備普選條件,不落實雙普選,令香港能否繼續成功打上問號
經濟:一度陷入低潮,現回復蓬勃。自98年入市後,港府多次被指干預市場運作,包括數碼港、廸士尼項目。上海是競爭對手,但香港未來仍可從中國發展中得益
法治及新聞自由:法治和新聞自由沒有倒退,但部份傳媒受壓,程翔入獄,港台前途受到關注
空氣污染:問題惡化,政府改善不力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