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優點是你有小聰明和大智慧,缺點就是你的小聰明正在殺死你的大智慧。
某朋友言道
香港人,反應快,又或者說,在香港生存,你需要反應快。一位長期與歐洲人和香港人工作的朋友說:「歐洲人問你一條問題之後,他們不會預期你立即回答;香港人問你一條問題,他們會要求你可以立即回答,就算他們根本不急於需要答案。」
醒目仔反應快
假若擁有這特點就是香港人的話,我是香港人,百分百。
這是一個優點,亦是一個缺點,而且可以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甚麼我會知道呢?因為我也擁有這個缺點。
甚麼叫做反應快呢?面前有一個難題,你可以極速在腦中搜尋有關輔助資料,同時有條理地組織解拆方法,運用有結構的言語/行為,將之解決;就算解決不來,也能立即指出問題所在,點明自己還需要甚麼素材才能解決一切──這就是反應快了,這就是醒目仔醒目女了。反應快,學得來的。
多加訓練,保持自我醒覺,勇於面對問題,時刻強迫腦袋轉彎,自自然然就會學懂,要是習慣了,思緒就會自己走,到時你可以快到覺得別人很慢,就像《頭文字D》裏,當你坐在一架高速的四驅車內,漸漸不再覺得是自己快,而是世界慢。
搶答表現自己
看來彷彿好處很多,很酷似的,但問題是:要咁快做咩呢?
許多時候,得到了速度,就會犧牲其他因素。「有速度,冇質素」是最常見例子;你可以極快地提供答案,但那並不代表就是一個最好的答案。我們習慣了快,生怕別人覺得自己遲鈍,就用搶答來表現自己,而忘記要用有質素的答案來表現自己。我試過有次做街頭錄音,錄音機沒電了,我們卻身處偏遠地區而且人手不足,同事A很有計,立即想出應該由誰駕誰的車,又如何到達便利店,這樣就不影響需要留在工作崗位的人。同事B沒有回答,先檢查錄音機是否真的沒電,然後翻看錄音的稿件,最後發現我搞錯了,需要錄的早已錄好,換句話說:我們根本不需要買電池。如果老闆看到了剛才一幕的上半部,同事A應該會升職,然而「反應慢」的同事B的答案,才是有質素的答案。我有時很怕同事A這種熱血的速度王,就如那一趟他已跑了去買電,我們又要派另一位同事去捉他回來。
鬥快達到目標
反應快的最大致命傷,是我們擁有這種慣性之後,將這特點伸延到生活各處。我們讀書考試,要計時的,我一直不明白為何作文都要計時,我很想知道如果你叫李白45分鐘後交作文,他會怎樣(七步成詩當然是另一種玩法啦),為甚麼作文要有時限呢?又或為何時限不能長達7小時呢?作文喎!是作文喎!你猜人人都是倪匡(註*)嗎?無論如何,「越快越好」四個字,已由讀書時期潛移默化到我們腦海內(外國好一點,因為日常功課也計分,而非pensdown式考試才計分),畢業之後,我們鬥快搵工,因為這代表我們對社會的要求回應得快,然後鬥快升職,鬥快買樓……好,問題來了:我們很快,快到只顧解決問題,而忘記了問自己到底喜歡甚麼。很快找到工作,但你真的想做嗎?很快買樓,但你真的想住這一區嗎?抑或只是因為這裏近你公司?很快升職,但你真的想過這樣的人生嗎?我們有很多小聰明,有很快的反應,但這一切,正在殺死我們的大智慧。
當我們習慣了用速度來表現自己,便會漸漸忘記如何認識自己;你顧着回答別人的提問,怎樣有空回答自己的提問?顧着因為自己反應快而沾沾自喜,怎會有心情找尋真正的快樂?可能到頭來我們會攬住許多小聰明、小伎倆、得得戚戚的小型自滿,卻犧牲了原本潛藏體內,需要時間提煉的大快樂和大智慧。
思考練習
由我來寫這個題目,實在再好不過──擁有這個缺點的當局者,最能道出缺點的禍害。我近期有個新練習:
1.面對任何問題,思考兩次。第一次如常思考,第二次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想這樣做。
2.盡量在同一段時間內,只專心做一件事。
3.想說的不要急於說出口,盡量留到最後才表達自己。
4.停下來,問自己想做甚麼,如果想不到,不急於做其他事來填充。
幾好玩的,如果你也有反應過快的缺點,你也可試試,真的有用,亦會看到從前的自己多麼愚笨。當然,距離大快樂和大智慧,還有一段漫長的路。
*相傳倪匡先生寫作神速,近乎可以一晚成書。當年衞斯理系列趕稿,他右手提筆,左手拿着原稿紙的邊緣,右手保持在原位一直寫,左手一直拉紙。
撰文:卓韻芝
本欄逢周六刊出
電郵:small.letter.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