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梵建交屆關鍵時刻

中梵建交屆關鍵時刻

甚麼時候開始,中梵關係不再是「枱底下」的事?建交的兩個條件:與台灣斷交和主教任命權,對公眾不再陌生,因為這10年,有陳日君樞機。有人說,陳日君惹火,只會令中梵建交之路更崎嶇,實情是,無論外間說甚麼,教宗對陳日君的信任從沒變過。

「教廷有時好心軟」

1996年,陳日君獲委為助理主教,他當時就在記者會中提過,回歸後香港是中國的一分子,教區會多關心內地公開和地下教會是當然的事。10年過去,他覺得現在是關鍵時刻,「大陸都開放咗好多,唔使咁怕民主,全世界都係教宗任命主教,點解中國又唔可以呢?如果中國特別唔放心,我明白,但係佢要完全話事,係冇可能。」
「教廷有時好心軟,太快承認嗰啲自選自聖嘅主教,上年又話絕罰啦,之後又冇咗下文,啲主教就會覺得,橫掂絕罰都係嚇吓人啫,都唔使理。」他認為,討論建交初期,有需要妥協,但現在應該調整,「教廷一直冇採取行動,好可惜,妥協嘅情況拖得太耐,就以為係正常。」
他又說,這10年,教會一直被迫跟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劉柏年交易,「好似我哋請內地主教嚟香港交流,要求10個人,佢淨係派5個畀你。佢有好大權,邊個聽話就畀佢出去行吓,間接增加緊佢嘅權力。」他直言,不會讓這種情況維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