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高考英語運用科的整體考生及格率70.2%,是近12年最低,也創出11年來新低,教育界將矛頭指向母語教學政策。中文中學九龍塘學校,半數「自產」高考生的英文科不及格;大埔中中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今年有學生考獲4A1C,該名考生和校方下了不少力,才扭轉中中生的宿命。
九龍塘學校校長陳銘華表示,該校今年英文科及格率由去年的78.3%,跌至77%;58名應考學生中,有16人由中一開始便在該校就讀,屬於接受母語教學的自產學生,他們當中半數英文科「肥佬」。學校昨派成績表時,有學生見成績欠佳,淚灑當場。
其中一名自產的蘇同學考獲2B1C成績,但英文科不及格。她說:「我根本剩係差一科英文,就已經入到大學,仲入到自己想入嗰啲科,真係差一科英文……我覺得有囉(指與母語教學政策有關),因為我係中中生,係讀中文,但中六全部(轉讀)英文。」
陳銘華說,英中生在中四和中五修讀較艱深的課程乙,中中生則多修讀較淺的課程甲。當課程甲出身的學生升上預科後,難以追上高考英語運用科,其他科目改以英語學習也遇上銜接困難。
多花時間惡補英文
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原產學生劉浦珠是今年該校成績最佳的高考生,奪得4A1C,英文科奪得C級。她表示:「我知道自己嘅英文相對較其他科目弱,因此喺我中六、七嘅時候,花多咗時間嚟提升自己嘅英語能力。」她在學校先打好英文基礎、再加強英語能力的訓練。
該校校長胡國賢表示,校方重視學生兩文三語的訓練,因此在98年被迫轉做中文中學後,中一到中三用母語,中四至中七則以英語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