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一字之差 腦癌當鼻咽癌<br>「電錯」病人浸會認失誤

姓名一字之差 腦癌當鼻咽癌
「電錯」病人浸會認失誤

【本報訊】繼公立醫院被揭發多宗醫療事故後,老牌私家醫院香港浸信會醫院去年也將一名腦癌患者,誤當為另一名姓名相似的鼻咽癌患者進行電療,引致「電療電錯位」。病人翌日向衞生署求助揭發事件,在署方要求下該院才呈交事故報告。浸會醫院昨日改口承認有關放射治療失誤,但院方強調已經作出補救,事件對病人影響輕微。 記者:趙燕婷

浸會醫院院長趙克暉前日接受本報查詢時否認事件,聲稱事件只屬誤會,經院方解釋及雙方律師調解後,病人已「唔覺得有問題」,並簽署同意書表示不會追究及公開事件,但他拒絕透露有否作出賠償。及至衞生署證實事件後,他昨日改口承認事件由院方失誤引起,但已即時作出補救,更稱「醫院每年有幾萬次電療,一兩個失誤都可以諒解」。

已經懲處犯錯職員

該院發言人補充說,由於放射治療師沒有按照既定程序核對病人身份,引致事故,但治療過程中發現錯誤後已即時終止放射,對病人影響輕微。發言人稱,院方事發後已即時向衞生署及香港輻射管理局呈報事件,並紀律懲處犯錯職員。
衞生署昨日證實事件,指事發於去年10月27日,一名年約30至40歲的女病人,因腦癌到浸會醫院接受電療,期間放射治療師發現病人身份被調亂,遂即時停止治療。病人翌日致電衞生署求助,署方隨即要求該院提交報告,又派員到醫院巡查,滿意其核對病人身份的程序,並強調已督導該院完善核實機制。
據了解,該名腦癌病人被誤當為另一名鼻咽癌病人,是因為兩人的中、英文名字均非常相似,只有最後一個字有差別,故放射治療師在未有核對病人資料的情況下,誤將後者的「高強度調控治療設計」取出。病人事發前已在該院接受多次電療,出事時屬療程後期,但調查後相信此前的電療沒有出錯。

鼻咽癌療程分30次

香港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系主任岑信棠表示,該名腦癌患者被誤當鼻咽癌患者治療,其鼻咽位置會不必要地被輻射照射,但一般而言,鼻咽癌的電療療程會被分拆為30次,每次劑量相對較少,故相信對該名患者健康影響輕微。至於腦部電療則可即時或後補一次,對療程也沒有影響。
衞生署數字顯示,該署去年共接獲48宗有關私家醫院的醫療投訴,05及04年則分別接獲43宗和28宗,其中53宗涉及職員表現。該署發言人稱,以往私院毋須主動呈報醫療事故,只需每年一次提交過去一年所有事故的報告;今年起,該署已改為要求私院事故發生後三日內呈報,並在兩周內提交詳細報告。

浸會醫院醫療事故示意圖

1)浸會醫院去年10月27日發生電療電錯位事件

2)一名年約30至40歲的腦癌女患者,被誤當為另一名中英文姓名相似的鼻咽癌患者進行電療

3)事後經雙方律師調解後,病人簽署同意書,表明不再追究及公開事件

浸會醫院近年事故與醜聞

2007/03/29
駐院婦產科醫生替不在港的內地孕婦簽發醫生證明,訛稱她懷有27周身孕欺騙入境處

2006/10/27
放射治療師未有核對病人身份下,誤將腦癌女病人當作鼻咽癌進行電療

2003/04
月底時院內爆發沙士,院方隱瞞疫情,導致13人染病,其中1名病人及1名醫生死亡

1998年
嬰兒屙嘔不斷,主診醫生指院方錯誤額外發多七種藥物,院方否認

1997/05
工程師入院抽肝組織時失血,醫生疑過量輸血以致轉壞,終不治。死因庭裁定死於意外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