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10年百人誌 黎智英:唔想做契弟

回歸10年百人誌 黎智英:唔想做契弟

還以為,肥佬黎會說「福佳始終有你」一類的話,結果他只是說,過去十年香港發展有80分、相信官商勾結不會再發生、十年之內一定有普選……感覺詭異得很。在沒有地產、中資廣告,每年少收兩億元廣告的日子,壹傳媒主席黎智英不覺得言論自由空間收窄,不過是有傳媒自我審查「自作賤」,「冇錢買LV走去做雞,然後賴經濟唔好。」
難道,這就是肥佬的橄欖枝?
不是吧!肥佬說,未有普選前《蘋果》不會賣,原因是,不想做「契弟」。 記者:張嘉雯

傳聞,2005年7.1,大會公佈21,000人參與遊行,《蘋果》採訪部上下群情洶湧,「有冇搞錯呀!點止咁少人呀。」那條由維園到政府總部的遊行標準路線,眾人行了N遍,多少人,大會公佈、警方數字、民意調查,都不及蘋果人的一雙眼;這雙眼,恨鐵不成鋼。
傳聞還有很多……
去年中,政府拋出銷售稅方案前夕,行家搶先報道,《蘋果》被拒諸「放風」會門外;
曾蔭權舉行的記者會,蘋果人被點中提問的機會低過中六合彩、難過中3T;
網上點擊率跌到新低,六四前夕,頭條依然一天、兩天、三天開滿自由花;
「冇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我哋冇所謂,佢到底係一個獨裁政府,我哋呢啲oppositionnewspaper(反對派報章),針對我哋,在佢嚟講都好天公地道嘅。」這陣子,肥佬黎在報章撰文,接受傳媒訪問,都在說,這兩年少了兩億廣告;回歸前夕,他跟友人在家中開派對,之後親睹民主派議員告別立法局,覺得無奈、恐懼又亢奮,那時根本無想過,主權改變會對他的財富帶來甚麼影響。
「初初淨係諗住如果唔搞嘢,堅持立場,遲早俾人慢慢侵蝕,慢慢畀壓力,被邊緣化、放逐,所以咪過台灣搞《蘋果》囉。」他承認,台灣是一個極大的言論平台,對大陸而言有一定影響力,「香港係囊中物,台灣佢哋仲想爭取。」
回歸前杯葛是偶然,03年胡錦濤上台後,廣告杯葛變得有組織、有規模,「以前都會傾吓,俾個excuse(藉口)你,𠵱家傾都唔肯傾,上面嘅力幾大可想而知。」
國際傳媒愛訪問他,視《蘋果》為言論自由的指標,「我同意人哋會咁期望,我哋都唔想肩負呢個責任,但係責任已經放咗喺我哋背上;錢我都計算㗎,唔計算我仆咗街啦,但係你要我今日轉軚,畀番啲廣告我,畀我返大陸,我都唔會囉。」

他認為中央有施加壓力,但傳媒自我審查「冇腰骨」才是關鍵,「你自己自作賤,唔怪得人㗎喎!好似有人話香港經濟差,份工賺唔夠錢買LV就走去做雞,講唔通吖嘛,𠵱家又無拉人,又冇恐嚇,我都冇俾人威脅啦,係你自己self-censorship(自我審查),唔可以生安白造話冇言論自由。」
有關出售《蘋果》的傳聞,這幾年聽得特別多,「成日有人話想嚟買《蘋果》,乜乜物物,唔知係咪有人叫佢咁做定自告奮勇啦,可能諗住搞掂我之後上去領功又唔定,呢啲無聊嘅人、膚淺嘅人好多嘅。」
「如果香港有民主,我哋堅持嘅重要性就冇咁大,但𠵱家唔會賣囉,我做契弟呀?我有兒有女有孫有錢,唔通要佢哋揹住阿爺阿爸係契弟嘅名過一世咩!」
回歸10年,他認為香港的發展值80分,「傳媒算有自由,雖然有人大釋法,但都係行錯,走錯步法啫,法治仍然健在嘅,唔拉人,算係仁政啦,董建華政府官商勾結,Cyberport(數碼港)、胡仙,𠵱家都無啦,𠵱家都唔敢做啦,明天會更好嘅。」
民主自由是世界的主流價值觀,他深信中共終有一天會改變:「呢個世界唔可能忍受唔入流嘅國家,你係獨裁者,人哋始終睇你唔起,香港係好好嘅PR(公關),如果香港有民主,可以令人覺得『中國真係接受民主』,對世界展現比較親切嘅面孔,改善形象。」

「但係民主呢樣嘢,唔會自動自覺畀我哋,佢哋(中央)始終有恐懼,我哋要幫佢克服,有啲香港人,生活好啲,經濟好啲就唔出嚟講,但係唔得,我哋唔可以自滿,唔可以有惰性,要出嚟行、出嚟講,等曾蔭權去幫我哋fight(爭取)。」
在《蘋果》的日子,同樣完成一單訪問,行家會說:「呢啲嘢,我哋唔會鬧㗎喇,你哋鬧啦,你哋寫多兩句啦。」新入行的同事讀到友報訪問高官,感覺不是味兒,「熟蘋果」走來提點:「呢啲嘢,你唔好恨㖭呀,做咗都唔知點出,幫佢sell嘢咩。」最常聽的,是被訪者跟記者說:「喂,你哋要撐住呀,我睇你哋報紙㗎。」
上述種種傳聞,都是真的,希望肥佬的話也是真的。我們要撐,撐到民主普選開花結果;讓世人,咬《蘋果》,知善惡。
回歸10年倒數3日

壹傳媒的10年

1997年
2月,《蘋果日報》獨家刊登鄧小平遺照;成立蘋果網絡;創立《飲食男女》

1998年
2月,《蘋果日報》長沙灣報社收到炸彈恐嚇

10月,天平邨三母子墮樓事件主角陳健康北上尋歡,《蘋果》其後就記者出錢予陳嫖妓以頭版刊出全版道歉啓事

1999年
6月,成功買殼百樂門上巿,易名為「壹傳媒」

6月,創辦「蘋果速銷(adM@rt)」,其後再拓「蘋果旅遊」,兩大超巿集團杯葛,不在《蘋果》刊登廣告

6月,《蘋果日報》揭發稅務局前局長黃河生利益衝突

8至10月,《蘋果日報》地產廣告被抽

2000年
招聘200人負責網上新聞,後因科網爆破,裁減職位

8月,《蘋果日報》揭發前立法會議員程介南以權謀私

11月,結束「蘋果旅遊」

12月,「蘋果速銷」虧損10億全面結業

2001年
5月,創辦台灣《壹週刊》

2003年
3月,揭發財政司前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

5月,創辦台灣《蘋果日報》

7月,7.1大遊行《蘋果日報》印海報及貼紙

2005年
6月,《蘋果日報》創刊10年

2006年
6月,《壹本便利》刊登少女組合Cream的14歲成員李蘊濕身照

8月,《壹本便利》刊登鍾欣桐更衣照片

10月,在台灣推出免費報《爽報》

12月,推出《Me!》,與《忽然1周》及《飲食男女》合併出售

2007年
6月,《壹本便利》易名為《FACE》

6月,《蘋果日報》推出「蘋果動新聞」網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冇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我哋冇所謂,佢到底係一個獨裁政府,我哋呢啲oppositionnewspaper(反對派報章),針對我哋,在佢嚟講都好天公地道嘅。」

06年7.1大遊行,黎智英與李柱銘為普選同行。

黎智英的壹傳媒工作證,編號是「001379」。問他為何編號不是「000001」,他說可能跟意頭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