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跌,美股再跌,但港股正值氣勢如虹,看來調整的力度也是有限,有不少人會將這次回落,當成另一次趁低吸納的機會。
表面上貝爾斯登對沖基金事件,是次按問題的延續,殺傷力應該有限,2月底時市場全無防備,結果也是不了了之,回復一片昇平,今次有了經驗,拋售潮不會持久。正路的確如是,自己也希望牛市無止境延伸,不過雖然預測港股頗大機會安然度過,在阿公關照下會屢創新高,今次事件卻是一個很好的當頭棒喝,尤其是對那些熱心炒作細股的人。
事件的重點,不是對沖基金出事,而是出事後報道的主題,是市場擔心要拍賣那些債務擔保債券,令這種一向欠缺交投的金融產品,出現一個市價,恍如一塊照妖鏡,照出對沖基金資產價格的浮誇。人家篤數,醜婦終須見家翁,和香港看來無關,可是不少細股何嘗不是萬眾一心圍起來的遊戲,萬一有人出事要大舉拋售,一樣是泡沫爆破。
投機宜選中資大股
今次港股應有超強走勢,炒QDII兼回歸A股潮,以上兩大概念,和一眾細股無關。因此大家要投機,迎合這股潮流,炒大型中資股及它們的衍生工具才是正道,不必刻意求冷。反而細股要加倍審慎,有機會跟隨外圍大幅下滑,呈現兩極化走勢。
不是所有細股也生人勿近,股價長遠反映盈利,是投資者必定要堅持的信念,但對一般不懂得分辨真和假的散戶而言,避之則吉是較佳的做法,現階段風險特別高。萬一美股不幸在今次事件觸發一次資金撤退浪潮,細股可能有極大跌幅,趁港股氣氛仍在,調整組合內容,降低風險是當前急務。跌股不跌市,一樣可以輸死人。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