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介紹我看一本書,是美國醫學博士巴特曼博士著"Water:ForHealth,ForHealing,ForLife",中譯本是《水這樣喝可以治病》。朋友驚為天書,說這是新的醫學思維,重大的醫學發現。書中列舉身體需要水的四十六個理由,並且開宗明義,指出現代醫學的整體結構,起源於一個錯誤前提:口渴是缺水的唯一訊號。
據作者研究,原來哮喘、高血壓、便秘、II型糖尿病、胃痛、背痛以至貪食症等,全是身體缺水訊號。飲水不多,百病叢生;經常飲水,身體健康。許多病,多飲幾杯水,便能霍然而癒。
西方人認為,水能治百病,是破天荒發現,似是大驚小怪。論水,中華民族的研究最深。筆者最近在一個營銷講座,題目便是《中華智慧論水以及水的智慧對營銷的啓示》,指出不管是孔孟、老莊、墨子、管子以至兵家的孫子,都分別從水中得到人生啓示。而在醫學上,中國人怎會對水不重視?
中醫認為水的功效,能滋潤津液,好的水質還可以滋陰降火、流通經脈。宋人蒲虔貫的《保生要錄》,謂「土厚水深則不易病,土堅潤水甘美」,說明飲水與養生祛病相關。水的重要,在易學裏已有「天一生水」之說,即「天生一,一生水,水生萬物」,又謂「天一藏於水」,即天地宇宙的物質、能量和資訊,都儲藏於水中。
水能治百病,中國早在明代,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已設有「水部」為百藥之首,提出「水療」概念,並指出「水為萬物之源,土為萬物之母。飲資於水,食資於土,飲食者,人之命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