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本周尾段面對外圍的加息壓力,但受惠於周三的「新版」QDII,令港股大幅受惠,恒指一度上升至歷史高位,股票成交金額也創出新高。為甚麼這次QDII有那麼大的神奇力量?
QDII全名為「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在中國實行外滙管制的環境下,QDII可以局部地、有條件地讓國民兌換人民幣為外幣,然後投資於境外的制度。
QDII的出現,撇除北京對港送大禮的說法,亦可歸因於國內近年經濟的蓬勃發展,民間財富急速增長,社會資金充裕。從前需要向海外吸納資金,今天則面對如何排洪的需要。資金過剩帶來通脹壓力;投資缺乏渠道歪曲了股票市場價格;人民幣不能自由地被兌換,限制了外滙只能「藏滙於國」,龐大的國家外滙儲備造成了國際施壓的藉口。
發展三部曲
QDII應是一個理想的、有管理的疏導資金措施。「初版」QDII措施於去年4月的復活節正式推出,亦即首次推出「北水南調」的安排。代表境內市民資金可兌換為外滙,並「藏滙於民」,繼而投資於香港等海外市場。
惟一年多來,效力並不明顯。主要理由是「初版」QDII只容許通過銀行,投資於固定回報的票據類別。加上有保本要求,進一步降低了投資回報,尤其在人民幣處於穩步的升值局面,令投資產品的吸引力都變得遜色。
在今年5月14日的「修定版」QDII措施中,銀監會取消了「不得直接投資於股票及其結構性產品」這一限制,使銀行所推的投資產品可涉及港股買賣。惟修定版仍存在不少的制約條款,例如只容許50%的投資才能購買股票,單一股份設有上限要求,最終結果也同樣削減了投資產品的吸引力。
但「新版」QDII明顯不同,公佈措施的單位並非過去的銀監,而是證監。銀監是管理銀行的監管機構,而證監則為針對證券活動的監管機構。它將容許境內的基金公司推出投資產品,而投資將直接進入海外的股票市場,新措施不但沒有保本要求,更沒有投資百分比上限,甚至可採用衍生工具。
雖然股票市場有較高的風險,但它迷人之處在於其較高的潛在回報。加上在港掛牌的股價較境內為低,提升了港股的投資吸引力。故此,就算新QDII措施仍未生效,但市場仍相信「北水南調」的大量資金將可望進入港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