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起用多位政務官擔任新一屆政府的問責局長,從外招攬加入政府的只有曾德成及陳家強兩人,公務員治港模式明顯與高官問責制,要求外聘人才的目標背道而馳。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批評,今次是走回頭路,完全背離了問責制的原意。
曾蔭權昨天在記者會,被問及是否以公務員治港時,未作正面回應,也沒有說找尋合適人選出任局長時有否困難,只稱會不論背景地用人唯才。但多個政黨,對曾蔭權以公務員治港有所保留,認為此舉與02年落實的高官問責制原意相違。因為,前特首董建華當年引入問責制,是希望在公務員團隊外,選取有才幹的人士加入政府,為政府注入新思維及新朝氣。
憂出現架床叠屋
田北俊指出,新班子問責高官中的公務員比例大增,明顯是走回頭路,背離問責制希望引入外界人才的原意;雖然此舉能令局長與下屬更合拍,但由於局長下還設有常任秘書長,加上新增設的副局長及局長助理,擔心會有架床叠屋的情況。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也對此項安排有保留,認為新班子人選大部份來自公務員體系,令公務員人才流向問責制,損害公務員士氣。前綫劉慧卿則對新班子以公務員為主表示失望,認為政府未有顯示組黨決心。
不協調時有所聞
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認為,只要是有能力,不論是公務員或外來人士出任局長都沒有所謂。
其實,問責制實施5年以來,問責局長與公務員的不協調時有所聞;今次曾蔭權大批起用公務員為問責官,料與不想類似情況發生有關。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建華認為,過去多年經驗反映,由外界招攬的問責官員,始終與公務員出現磨合問題。故此,新班子以政務官為骨幹並不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