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要作惡」(don'tbeevil)為座右銘的Google,去年為了打入中國市場,不惜犧牲良心,協助中國政府過濾「敏感」訊息,惹來輿論指摘。Google為了恢復名聲,最近正尋求美國政府支持,提出將網上審查列為其中一種國際貿易壁壘,讓美國貿易代表處可透過經濟制裁,迫外國政府放棄網上審查。
「審查是我們頭號貿易障礙」
「審查是我們所面對的頭號貿易障礙。」Google公共政策和政府事務部負責人麥克勞克林(AndrewMcLaughlin)說,他今年已就有關問題,多次和美國貿易代表處會面。網上審查越來越普遍,亞洲和中東地區尤其嚴重,對Google的廣告業務是個潛在威脅,Google促請當局把網上審查視為經濟問題,而不單單是政治問題。
25國家封鎖網站資料
美國貿易代表處發言人哈梅爾(GretchenHamel)回應指,儘管網上審查和人權問題屬於國務院負責,但「假如網上審查真的違反了國際貿易規例,貿易代表處將會介入」。
OpenNetInitiative上月調查了41個國家,發現有25個曾進行網上審查,包括封鎖或過濾網站資料,比2002年只得兩、三個國家為多,當中以中國、越南、沙地阿拉伯、印度、新加坡和泰國最嚴重。
中國是全球網民數目第二多的國家,Google為打入中國市場,去年不惜叩頭自我審查,惹來人權組織狠批,這次Google以貿易壁壘為由反擊網上審查,就獲得掌聲。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