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老港正傳》本題《老左正傳》,大抵怕太刺激,改為現在的名字。
不知道真正的老左對這部電影有何感想,現在讀到的評論,多出自非左翼文化人,難免隔靴搔癢。我自己對左派認識不深,但有過接觸,還在門檻徘徊過,現在趁電影上映,回顧一下,也許算作一點補充。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球青年都左傾,風氣吹到香港時,我剛上大學,於是在校園內進步了幾年。好了,畢業了,才面臨考驗,是堅持理想,拒絕妥協,和資本主義繼續對抗?抑或扭轉頭腦,面對現實,謀生上進呢?答案非常簡單,很難不妥協,只是心裏有點無奈。有沒有拒絕妥協的呢?有,而選擇往往就是到左派機構工作,這當中有不少掙扎和犧牲。
記憶中兩位同學的印象特別深,他們都到左派學校任教,其中一位大學時留長髮,衣着新潮,因為激進,選擇決裂,外表和內心都要重新調整。畢業初期我們還不時見面,大家很想聽聽他們在左校教書的情況,但記憶中他們都不多說,大概有紀律方面的限制。兩人中一位家境比較困難,而左校薪金很低,好幾位同學於是主動資助,補貼他的生活。不久後我離開了香港,再沒有他們的消息。八十年代初再回來時,得知他倆已離開左校,和舊日的同學再無往還。這當中應有一段不堪回首也不足為外人道的經歷。
遊學歸來後,我自己倒在左派機構工作了幾年,但談不上甚麼掙扎和犧牲。這時候的左派,已經打開門戶,向外招攬人才,於是調整和適應,漸漸變成雙向。同事中還有不少是名副其實的老左,從上一代開始就是左校畢業後進左派公司,參加左派工會住左派宿舍,只在左派銀行開戶。但時移世易,他們也意識到,於是開始安排子女讀「外面」的學校,有條件的打聽留學的門路。
然後來了八九年的六四,大家亂作一團,我不久也就離開了。左派機構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震盪,十八年後拍成的《老港正傳》,還不能觸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