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的枷鎖 - 陶傑

舌尖的枷鎖 - 陶傑

教育女高官下台,令人惋惜,發表公開信,呼籲「反思」當前「畸型的政治生態」。
「畸型的政治生態」從何而來?先從七嘴八舌的Sound-bite喧鬧中來。身為公眾人物,不把兩張嘴皮和一根舌頭看牢,這個說「考慮放棄聯繫滙率」,那個講「重新考慮廿三條立法」,本來已經畸型的生態,只會更亂。
高官亂講話,公眾自然有反應。這位女高官多年的Sound-bite也很豐富,像「如果因為教育改革而自殺,點止得兩個咁少」之類,如此奇怪的言論,難免會對這種畸型的政治生態,也有參與構建(Contributingto)之功。
高官失言,不像名嘴在咪前唸錯一句獨白,在公眾面前,丟人現眼,還會拖累政府的。這種失儀,有一個名詞,叫做FauxPas,原意是「錯步」,本來是法文,近年打進英語詞彙,像美國總統布殊把英女皇的年齡無意中說成二百歲,再擠眉弄眼地致歉,導致女皇悶聲不哼拉長臉孔,這就是FauxPas。
失言亂語,禍從口出,事後無論如何「道歉」,損害追不回來。「心直口快」,是「率真」的優點嗎?Comeon,不要哄小孩了。莎劇《王子復仇記》裏的名句:「心裏想什麼,舌尖別洩露出來,衝動的激想,也莫化為莽舉。」(Givethethoughtsnotongue,noranyunproportionatedthoughthisact.)
殖民地時代,政治生態正常,因為英國人懂得Givethethoughtsnotongue。雖然口才出色,但控制口舌的語言衝動,是政治家的基本課。
女高官自覺受了委屈,她認為,推行教育改革,是為了孩子好。但她的「委屈」遠遠比不上彭定康──肥彭把人權、法治、民主的文明天火,帶來東方,也為了亞洲人好。他的親民吃蛋撻、即興逛市場,當年把一個小農社會看得目瞪口呆,今天中國的領袖爭相仿效。肥彭沒有索取版權費,卻換來一通「千古罪人加婊子」的臭罵,但他從來沒有上心,對於他身處的這個菜市場,被潑了一身髒水,他從來沒有跟那些雞禽小販對罵。
因為他很高傲,心底看不起你,他覺得你沒有跟他平起平坐論戰的資格。更重要的,是高尚的教育,早就教會Givethethoughtsnotongue的智慧。英國人管治香港一百五十年,開了一所殖民地學府,讓殖民地學工程,學電腦,學怎樣用標準英文寫公文信,但真本事,一樣都不傳授。把一個漁港化為國際都會,一件也沒有欠你,還有什麼好教?只須會心微笑,什麼也不說,摸摸該兒童的頭,誇一句:你幹得好,然後靜靜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