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范自嘆是政治犧牲品<br>議員指特首棄車保帥 高級公務員心寒

羅范自嘆是政治犧牲品
議員指特首棄車保帥 高級公務員心寒

【本報訊】回歸十周年前夕,廉政專員羅范椒芬成為特區政府又一個因政治壓力下台的高官。她宣布離任,卻遺下一封充滿怨憤的公開信,說「一葉知秋」,質疑其下場可會是其他盡忠職守公務員的明天,更自嘆是「香港畸形政治生態」的犧牲品。有意見認為,特首曾蔭權當初決定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教院風波,已準備犧牲羅太,為自己連任這個敏感時刻,消除政治隱憂。記者:陳沛敏 莫劍弦 謝明明

羅范淑芬在昨日發表的公開信中說:「我對公職沒有戀棧,辭職亦沒有遺憾,但有的是牽掛。」字裏行間,她流露出自己是政治下犧牲品的怨懟,控訴:「一葉知秋,對於所有無畏懼地堅守原則,為公眾利益盡忠職守的公務員而言,我的經歷是否就是他們的明天?如果我的請辭能夠引起社會人士對香港畸形政治生態的討論和反思,也可以說是我作為香港公務員的最後一份貢獻。」
作為廉政專員,羅范椒芬在獨立調查委員會裁定她干預學術自由後,若堅持繼續留任,將成為新一屆特區政府的一個難題。但她選擇提早退休,離開官場,卻可為即將開始新一屆任期的曾蔭權消除一大政治隱憂。有政務官和立法會議員不約而同地認為,由曾蔭權決定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教院風波開始,已準備犧牲羅太,以保住自己的政治前途。一些政務官和羅太本人,對曾蔭權這種手法有怨言及不滿。

公務員要奉命行事

有政務官認為,當日教院風波爆發,碰上特首選舉快將舉行的敏感時刻,曾蔭權決定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教院風波,表面上是按程序辦事,實質上是希望置身事外,「任由羅太被人查,查到冇事就冇問題,有事就唔會保你。」
據了解,羅太對曾蔭權這種「劃清界線」的做法有怨氣,因為她一直認為,自己只是作為公務員奉命行事,沒有理由因此受到「公審」。有熟悉羅太的政務官說,當日羅太在聆訊後發表的書面回應,直斥有關調查會令公務員變成機械人,不敢再表達自己想法,實際上是「暗批」曾蔭權,不滿特首為個人政治前途,拿公務員來「祭旗」。

料加深政務官不滿

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曾蔭權今次以「棄車保帥」的手法處理羅太問題,政治上無疑較前任特首董建華決斷,但有不少高級公務員不滿曾的處理手法,並感到「心寒」,「佢哋話公務員要執行上級指示,有時過咗火係在所難免,但一出事,發現民意反彈好大,特首就立即同你劃清界線,咁有乜方法唔令佢哋心寒。」該議員認為,羅太在高級公務員中有支持者,今次她以提早退休這種不光彩方式結束公務員生涯,必定會加深資深政務官對曾的不滿。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讚揚羅范椒芬做事克盡厥職,恒常地以維護公眾的整體利益為己任,是專業的公務員,並表示深信其他公務員會如羅太一樣,為公眾服務時不忘以整體的公眾利益為依歸。高級公務員協會主席潘偉明認為,今次事件不會打擊高級公務員士氣,但相信日後高官言行會更謹慎。

調查委員會結論

對羅太的指控:要求教院校長莫禮時制止教員鄭燕祥和前教員葉建源發表批評教育政策的文章
委員會結論:沒有迹象或證據顯示葉和鄭的批評超越了學術研究的規範和標準
直接向批評者投訴或抗議,或經他們的上司這樣做,可能會令批評者不願或不能說出心聲和表達意見,因此是干預學術自由

對羅太的指控:要求莫禮時解僱葉建源及鄭燕祥
委員會結論:羅太就小班教學研討會及葉建源先生和鄭教授在報章發表的文章向莫禮時投訴,只是表達她的憤怒和不滿

對羅太的指控:要求莫慕貞解僱葉建源
委員會結論:委員會接納莫慕貞可能說出事實,羅太確曾要求莫教授「炒掉」葉,並進一步建議「葉先生起碼不該升職」

對羅太的指控:要求莫禮時解僱黎國燦
委員會結論:莫禮時有關黎國燦的提述模稜兩可,莫禮時和陸鴻基有關聲稱羅太投訴黎的證供極不令人滿意,不獲接納

對羅太的指控:要求莫禮時解僱黃炳文
委員會結論:莫禮時沒有說過羅太曾以明確或暗示的方式建議他解僱黃炳文。莫禮時只是說他基於以往與羅太的談話而認為羅太有此建議

資料來源:調查委員會報告

回歸10年受指摘下台高官

職位:廉政專員羅范椒芬
辭職日期:20/06/2007
導火線:被指擔任前教統局常任秘書長期間干預學術自由,於教院風波調查報告公佈當日請辭

職位: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
辭職日期:07/07/2004
導火線:被轟處理沙士手法不當,於沙士調查報告後請辭

職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
辭職日期:16/07/2003
導火線:推銷《基本法》第23條立法受到市民嚴厲批評,最後以「私人理由」請辭

職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
辭職日期:16/07/2003
導火線:被揭發偷步買車,於廉署提交涉嫌以權謀私調查報告後請辭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被形容為明日之星的羅范椒芬(前排右)去年底由曾蔭權點名出任廉政專員,但只當了8個月的專員便提早退休。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