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人過端午節,除了吃糭,還要喝雄黃酒。
吃糭,讓人想起屈原;喝雄黃酒,則讓人想起那個著名的人獸交故事《白蛇傳》。一個身體孱弱、生性多疑的男人,娶了一個文武雙全、豐滿艷麗的妻子,變得異常敏感自卑:這等好事怎會無端白事落到他頭上?中間一定有古怪。當婚姻建立在懷疑的基礎之上,破裂是必然的。所以,《白蛇傳》中,最可惡的人不是法海,法海只是利用了許仙的人性的弱點而已,至多算是個投機分子。許仙才是那個讓全天下女人唾棄的角色,他身上集中了所有中國男人的缺陷,首先是好色盲目,見到靚女,不管三七二十一,娶回家算數;其次是信任危機,既不相信妻子也不相信自己,婚後開始質疑這段毫無了解基礎的婚姻。完全不懂得婚姻的真諦。婚姻精神是先小人後君子,婚前做足了解的程序,婚後則要信任到底。許仙這個該死的男人,他居然聽信法海,把雄黃拌入米酒,逼自己的妻子飲用。
雄黃酒真是好東西,它真正的功能不是讓白蛇現形,而是暴露出中國男人的劣根性:又想搵着數,又質疑自己的好運氣。永遠矛盾、掙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一生與自己的心魔作鬥爭,內傷慘重,因此,粵語殘片中的男人最興往白手絹吐出一口鮮血,觸目驚心。
現代人過端午節只吃糭不喝雄黃酒,大約是怕了雄黃的威力,害怕枕邊人現形,更害怕面對自己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