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波仔」是一種治療急性冠狀動脈栓塞的常用方法。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指出,如患者情況危急,例如入院時已昏迷,必須即時進行通波仔手術,否則「食藥都冇得救」,接受手術後的死亡率由20%至50%不等。如患者入院時仍然清醒,根據歐美和本港指引,通波仔均為一線治療,可將死亡風險降低約52%;但若院方未能在兩小時內安排手術設施和人手,則會使用藥物溶解血栓,死亡風險可以減低44%。
需視情況如何治療
急性冠狀動脈栓塞患者多為長者,近年也有年輕化趨勢。雖然長者手術風險較高,但黃品立強調,由於長者較易受藥物副作用影響,對藥物的反應也較慢,所以長者接受藥物治療的風險也較高,需要視乎情況決定用哪一種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