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館為家 - 邁克

旅館為家 - 邁克

每星期打開明周,我總瞄瞄張智強的酒店專欄,照片不論多麼吸引,十次有九次都搖頭嘆息:好是好,但太貴了,實在住不起。不敢塞進背包作旅遊指南,只能當它眼睛冰淇淋,望梅止渴聊以自慰。啊,自慰……對,不是不像翻閱鹹濕雜誌的,那些牛高馬大的模特兒不但令人產生不勝負荷之感,同時你知道他們養精蓄銳拋個身出嚟,沒有一個是隨街跳的蛤乸,有市有價,不會慷慨奉送免費午餐。習慣了在自由市場覓食打秋豐,對拍賣行的展品敬而遠之。
這個專欄以《酒店,家的感覺》為名結集,不但分別有中文繁體簡體版,還有英文版,可想喜歡遨遊空中樓閣的讀者不少,當然也不排除手頭闊綽的幸運兒會按圖索驥,周遊列國把這些漂亮的房間短暫地一一佔為己有。作者在自序合指一算,「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之中我竟有超過一百二十天是在酒店度過」,難怪戀上陌生的床,奉旅館為家。傳統住家男女目擊他的流離,恐怕會感到極度不安,蠻起來向父母官投訴,市面上分分鐘有增加一本二級不雅讀(毒?)物的可能。從一間酒店搬到另一間酒店,不論裝潢如何摩登如何華麗,門口狗都會把「居無定所」直接翻譯成「無家可歸」,視逍遙快活的過海神仙為野鬼遊魂,心腸好的巴不得掏腰包請高僧設壇超度。在他們的字典,「家」如果沒有「春秋」尾隨,演不成翻天覆地的《溏心風暴》,也就失去存在意義,毫無追看價值。
就連我這種一年高飛三五次的小兒科,間中也接獲不合理的同情,將我當作浮萍,為我的吊兒郎當焦慮。活該,誰教你長期處於尋根狀態,以致引起無根的錯覺!